水产专家伍远安:将稻田打造成“聚宝盆”

水产专家伍远安:将稻田打造成“聚宝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杜冰清 吴巧玲

6月的长沙热情如火,穿过喧闹的长沙城区,笔者来到了位于开福区捞刀河镇的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这里山环水抱、风景宜人,鱼塘和枝繁叶茂的大树交相辉映,就像撒落在长沙城郊的一块绿色翡翠,而伍远安正是这块“翡翠”的“主人”,他从事水产相关研究已长达34年,担任湖南水产研究所所长亦有10年,并获评2017年享受湖南省特殊津贴专家。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长江湖南段布满了他的足迹,他

说水产研究就是他一生的事业。

稻田养鱼成就“稻香鱼肥”盛景

因召开紧急会议伍远安错过了与笔者约定的时间,他提着公文包匆匆赶来办公室,见到笔者便连声说着抱歉。此时已过下班时间,伍远安还没坐定,便接到电话说有一份重要文件要他马上签字确认,他只能让笔者再稍等一会。

笔者环顾伍远安的办公室,陈设简单,摆放最多的就是各类水产研究相关书籍和报告,除了书柜,就连窗台上也都堆着书。

以稻花鱼助力精准扶贫远不止送鱼种那么简单,伍远安介绍,从前期的地形考察、环境评估到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培训,以及稻花鱼的收获和销路等问题他们都需要全程跟进并随时给予支持。

泸溪县的稻花鱼养殖基地为村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稻田养鱼,鱼在水中活动以田间杂草及害虫为食,不仅能改善水稻根系生长环境,还能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鱼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养料,从而大大促进了农田综合利用效益的提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稻田养鱼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特点,非常适合山区稻田放养。伍远安告诉笔者,等到9至10月稻花鱼收获之时,村民们将稻田水放干后,便可挽起裤管、提着竹篓游走田间捕捉稻花鱼,到那时便是一片“稻香鱼肥”的喜人景象,每天订购鲜鱼的客商也将络绎不绝。

稻田养鱼,收益究竟怎么样?伍远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稻田养200~300尾鱼,经4个月左右生长可捕捉上市销售。“每亩产鱼40~50Kg,刨去成本,一亩地养鱼增加收入1000~1500元。”伍远安说,这还不包括本来种田卖米的收入,稻鱼综合种养生产的生态稻米品质好,卖价高,种稻的效益也相应提高。“如此一来,农户们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胜利在望。”

伍所长变身园丁“伍师傅”

研究所内有一处“鱼文化”展示区,许多跟鱼相关的诗歌镌刻在观赏石上,以供所里员工及其访客了解学习。其中有一首清代诗人谢墉所作名为《鲥鱼》的诗,诗中他将鲥鱼比做西施,由此可见其珍贵无比。“鲥鱼是长江最好的鱼,现在却已灭绝,中国现养殖的鲥鱼均引自美洲,但长江的鲥鱼才是品质最高的,真的太可惜了!”伍远安倍感遗憾。

伍远安深知环境保护对于水产研究的重要性,只有优质的环境才能培育出最优质的鱼种,各种鱼类才能更好地繁衍生长。伍远安担任所长10年来不断改善所内环境,栽种树木已超过3000棵。“所内现有古银杏树14棵,直径最大的约有95厘米,”对于所内的一草一木,伍远安都如数家珍。

伍远安的车里总会备下一把专业剪枝刀,平时在所里只要遇到树木侧枝分叉等情况,他就会从车里取上工具顺手就修剪起来。“基本的树木修建技巧我早就学会了。”伍远安笑着说道,经常有同事见他修剪树木,便会调侃地喊他园丁“伍师傅”。

笔者看到鱼塘里有好多小鱼聚集在岸边浅滩处,密密麻麻的一片又一片,壮观极了,即便有人走近,它们也不会受到惊扰,依旧“怡然自得”地待着。伍远安告诉笔者,在研究所里总会看到一些特别有趣的现象,比如所里有很多鸟儿,像白鹭这样的保护动物也不在少数,它们中多数都会吃鱼,但每每抓鱼时都“大牌”得很,总是要先在岸边观察良久,然后选择颜色最鲜艳最漂亮的鱼抓来吃……说起这些自然界的稀奇事伍远安显得兴奋不已。

为鱼类多样性撑起“保护伞”

“湘江的鱼种历史上记录有159种,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还有147种,而据我们最近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142种了。”湘江鱼种的情况,伍远安随口便能说出准确数字。

湘华鲮是湖南特有的名贵珍稀鱼种,上世纪90年代一度濒临灭绝。伍远安在沅江调研时偶然发现了几条湘华鲮,仿佛发现了宝贝,立即将它们保护起来,进行驯化、研究,最终繁殖成功,因而摆脱了濒临灭绝的困境。“任一鱼种的灭绝,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打击和警醒,每一次都能让我更强烈地感受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伍远安说。

最近,伍远安正在做“新建常德经益阳至长沙铁路对沅水武陵段青虾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资水益阳段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论证报告”。他介绍,现在工程建设的展开尤其重视对环境的影响,这项工程途经两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针对建设过程中的排污、建成后的噪音等问题,该如何应对、如何修复影响等在报告中都会有具体体现。从2006年长沙第一个工程项目论证报告开始,到现在湖南水产科学研究所每年要做近20个这样的报告,报告成品装订成册最厚可达600页。这些报告都必须通过国家评审才算合格,而湖南水产科学研究所几乎都能一次达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时刻铭记这句话。”伍远安说。

伍远安自1984年大学毕业以来便一直在湖南水产科学研究所从事水产养殖、渔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三十四年如一日,对于这项工作伍远安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热情与专注。近年来常有大型企业高薪聘请他,动辄年薪上百万,但伍远安从未动摇。“我深爱我的事业,我只想做好自己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