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贵阳部分楼盘乱象!贵阳市住建局作出回应

央视走访:贵阳部分楼盘,存在违规行为

“万科翡翠天骄售楼处位于贵阳观山湖区CBD核心区,项目地块还没有动工迹象,因为没有政府的预售许可证,具体开盘时间,销售人员也不确定。均价目前在每平米17000元左右。”

“在白云区靠近观山湖区的地方,这个楼盘2017年1月份这里的高层毛坯房均价还只有4100元左右,到了今年4月份,均价已经上涨到8000元。”

“随着贵阳房价的上涨,一些外地投资客也逐渐多起来。贵阳市的房地产政策是认贷不认房,首次贷款都按照首套房认定,首付只需两成,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三成,相比国内其他城市,首付比例要低很多,而且如果是全款的话,买几套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贵阳观山湖区一销售人员在节目中说:“我们新世界的业主,第一期的外地的没有本地的多,本地的占60%,但是二期的外地的占60%,本地的占40%。现在三期四期外地的更多了。”

央视曝光贵阳部分楼盘乱象!贵阳市住建局作出回应

贵阳某楼盘销售人员:“首付正常的是30%,但是装修那部分是要拆开来一次性付。不拆开备不了案。因为政府限价,限价一万二,那个三千多就算在首付里。现在贵阳的楼盘都是这样,因为政府限价,装修要拆分。”

央视曝光贵阳部分楼盘乱象!贵阳市住建局作出回应

贵阳某楼盘销售人员说:“我们手续里面有一笔钱,大概10多万的样子,可以做其他金融贷款。利率是12%,相当于是一年一万多利息,最高可贷3年、20万。”

贵阳楼市一片火热,开发商也想出种种办法,规避政策,涨价销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贵阳房价持续上涨,今年前5个月,新房同比上涨幅度都在10%左右,涨幅始终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3月贵阳市商品房价格是5705元/平米,2018年3月的平均价格是7691元/平米,涨幅超过30%。

接受央视采访时,贵州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武廷方认为,就前5年全中国房价涨得比较快的时候,贵阳市是基本上不涨的。它跟全国相比形成了一个价格的洼地。贵阳房价上涨跟贵州这几年的经济增长也有很大关系。2017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增长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前3位,2018年第一季度,贵州省增长10.01%,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他有一少部分作为投资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市场,如果你老是存在价格的洼地的话,那个资本它会自动地往这个地方流动。

节目最后,央视以《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为题目,配发了短评。评论指出,相对于“北上广深”,昆明、贵阳等地的房价长期波澜不惊,甚至被称为“价格洼地”。然而,近年来这两座城市的房价上涨却引人瞩目。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这两座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公共服务的完善,另一方面,在“北上广深”严格限购的背景下,相对宽松的购房准入条件、相对较低的房价,让许多购房者蜂拥而至。这一现象不止昆明、贵阳,在一些类似城市也已出现。这一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住建部负责人于5月9日就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约谈成都、太原两市政府负责同志。“五一”前,住建部还约谈西安、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等10个城市。

评论最后指出,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示,今年将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夯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对于房地产,我们需要牢记的还是那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住建部门:启动项目巡查,并将其常态化

央视节目播出后,6月22日,贵阳市住建局召集各区县市住建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对央视报道中涉嫌编造散布涨价信息、没有预售资格就收取定金、“首付贷”违规行为的八个楼盘,给予停业整顿两天的处罚,并决定启动贵阳房开项目巡查工作。

据介绍,这次集中巡查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区县市成立巡查工作组。和以往的检查不同,本次巡查工作不再是明查,更多的将是暗访,多种形式、多管齐下,以期更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

此次重点巡查内容包括:是否在商品房销售现场将公示内容全部公示,如有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立证件公示栏、面积和价格公示栏(一房一价表)以及特别提示栏等,将噪音、铁轨距离等情况公示,让购房者能够明白消费;是否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是否以认购、预订、排号、发卡等方式向购房者收取或者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等;是否有“首付贷”、“假按揭”等行为。

此外,根据贵阳市房地产市场今年以来投诉较多的一些问题,巡查内容还增加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后未交付合同原件给购房人、未及时到住建部门进行备案;通过捏造或者散布涨价信息等方式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或者变相囤积房源;商品房销售不予明码标价,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房屋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迫使购房人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价格;将作为商品房销售合同标的物的商品房再销售给他人等。

此次巡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7月1日—8月31日,市局及各区(市、县、开发区)巡查工作组进行巡查,对投诉举报较多的进行重点巡查,督促房开企业及时进行整改。9月1日—9月30日,市局及各区(市、县、开发区)对本次巡查工作进行总结。

在这次巡查工作中,发现房开企业和从业人员有上述行为,将下达整改通知限时整改,不整改的,根据情节轻重,将进行书面警示、约谈、关闭网签、暂停预售、公开通报、列入严重违法失信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单、转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查处等方式进行处理。

贵阳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各种原因致使贵阳房价有所上涨,有的是因为产品品质提升,增加绿化、配套等原因,成本增加导致价格上涨,有的则是提高不合理利润和跟风上涨,更为甚者是蓄意炒作,坚决予以打击。为了规范市场,减少购房纠纷,购房者理性购房,住建部门对今年贵阳房地产市场上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全面梳理,这次巡查工作将有针对性地强力进行。观山湖、白云、花溪区将是这次巡查的重点检查区域,云岩和乌当区次之。这次巡查中,一旦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恶意破坏贵阳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无论哪家企业绝不姑息,情况恶劣的,职能部门将携手清出贵阳市场,确保贵阳房地产业持续健康运行。

稳定楼市在行动,已打出“组合拳”

针对今年贵阳楼市出现的新情况,今年5月11 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在第六部分加大房地产市场整治力度中,提出了三点措施。

一是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要求,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预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

二是按照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要求;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购房合同原件份数,并在签订合同时认真核对,以确保各份合同内容一致;合同签订后,在任何情况下,买受人都应当至少持有一份合同原件。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合同需备案或其他任何理由不交授合同原件给买受人。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对捂盘惜售、投机炒作、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由此可见,市住建局的巡查行动,是对《通知》中相关规定的落实。

不仅房地产市场的巡查拉开序幕,贵阳土地市场的新政也正式亮相。6月13日贵阳市国土局官网发布简报:“为防止土地单价过高从而推高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我市土地出让采取了‘地价熔断’方式,即地块楼面地价竞价到历史高价(6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时转入竞配建面积、竞自持面积、竞配套设施等,由配建面积最多者作为最终竞得人。”这立即引起了各界的普遍关注。时隔8天后的贵阳土地拍卖,就上演了首次“熔断”。6月21日下午,在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的土地竞买会上,金科地产以6000元/平方米楼面价,以及25200平方米的配建面积,成功获得贵阳白云区G[18]050号商业住宅地块开发权,并触发贵阳土地市场首次“熔断”。

此次出让的G[18]050号地块位于白云区云环路西侧、南湖路北侧。地块出让面积81126.9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商业、住宅。出让公告中特别指出,按净地方式拍卖出让,不设保留价。若竞买人最高有效报价低于最高限价,价高者为竞得人;若竞买人最高有效报价达到最高限价,配建面积最多者为竞得人。成交价款含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供应补偿费。这意味着该地块首次采用“熔断”政策进行出让。

在当天的土拍现场,六家房企展开激烈争夺,当竞价达到楼面地价6000元/平方米时,转入竞争配建面积阶段,最后金科地产以25200平方米的配建面积取得该地块的开发权。

内人士分析,“熔断”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标志着贵阳土地市场由原来单纯竞价格转入竞争“综合指标”的新时代,这对开发商“拿地”提出了新考验,必将对贵阳楼市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市场反馈: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符合各方利益需求

贵阳著名地产策划人罗方方认为,贵阳如此雷厉风行的整顿和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将更有利于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近期,多数一、二线城市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由于资源不对称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等,让部分开发商有机可趁。贵阳房地产市场总体是健康平稳的,但也有个别开发商利用楼市热度高涨带来的消费者恐慌心理,通过谣言及炒作哄抬自身房价,对市场长期稳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环节,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的体现,而加强对开发商及中介机构的监管,及时曝光违规违法行为,对严重的情节严加查处,加强信息的透明化力度,建立透明化、标准化的房地产交易程序,能够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保证购房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情况下,开发商或者代理公司在“购房款”收据上面,不会直接标注是首付款或者“购房款”,而是直接标注“收据”,至于收款用途,不会明说。这就给管理部门举证带来困难,你怎么证明这个款项用途是售房?开发商“发明”出来的“小手段”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市场供不应求,购房者出于怕麻烦的心理,他们也不会轻易主动举报开发商的违规行为。这都需要职能部门主动去巡查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开发商的侥幸心理。

贵阳地产独立评论人刘金认为,企业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它们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目前进驻贵阳的大型房产企业越来越多。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守法诚信经营都是基本要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事关这个产业的未来,一个不讲规则、充满谣言、欺诈的市场伤害的将是所有人的利益。对此,房地产市场各参与方都应有深刻认识。近期,贵阳市政府接连出重拳,支持房地产的敏感领域,表明了政府稳定房价和规范房产市场的决心。随着时间推移,相关效果会逐步显现出来。作为普通购房者也要保持清醒头脑,了解一些基本的房产法律法规和知识,不要相信、不要传播开发商的片面涨价宣传,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主管部门投诉反映。

贵阳市民小李2015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由于无法承受北京的高房价,去年回到贵阳发展,今年准备在贵阳买房,可上涨的房价令他感到压力颇大。他表示,因为一般对房开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大,部分企业“先上船再买票”,违规销售成了“顽疾”。政府采取的监管手段可以将房地产行政处罚与企业评先、资质和信用等级考核挂钩。开发商不怕“以罚代管”,开发商怕的是“名声坏了”。建议设置开发商“红黑榜”,经行政部门一披露,很多企业都会很紧张,紧张的不是罚款,而是名声,就是品牌形象。对于这次贵阳巡查中发现的违规企业,希望在政府相关网站进行曝光,或者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让市民及时了解巡查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