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盤點32家互聯網慢病管理企業,3244億的慢病防控市場!

參加活動

2014年伊始,移動醫療開始大熱,一時間,數以百計的創業公司成立,其中主要面向患者端的項目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以掛號和就醫服務平臺,第二類是以尋醫問藥並結合醫藥電商的平臺,第三類則集中於各垂直疾病領域和慢病管理。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衛生總費用呈快速增長趨勢,由2010年的19980億元上升至2016年的46345億元,2010-2016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5%。

其中慢病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70%左右,2016年約為32441.5億元。如果未來能夠將其中10%轉化為慢病管理費用,則市場規模將有3244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深度盤點32家互聯網慢病管理企業,3244億的慢病防控市場!

慢病管理的數字化拐點

深度盤點32家互聯網慢病管理企業,3244億的慢病防控市場!

慢病管理服務流程圖

在傳統的慢病環節中,管理的關鍵仍然是靠“人”。但是,由於優質醫療資源過度向大型醫療機構集中,基層醫療機構不僅缺少能夠承擔慢病管理的全科醫生、預防保健醫生人才,而且缺少足夠的服務設施和醫療設備,相關政策支持與財政投入也明顯不足,使得慢病患者未能充分信任基層醫療工作者和基層醫療機構。

以人群最大的糖尿病為例,一年按365天計算的話,合計8760小時,在中國傳統醫療條件下,糖尿病人一年可能只有6小時與護士、醫生、營養師及其他健康工作者接觸,剩下的8760小時只能依靠患者自我管理。

依靠互聯網解決的慢病管理訴求:場景家庭化和決策精準性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移動APP、可穿戴設備在慢病管理 領域的應用日益增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慢病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創新了慢病管理模式。

面對傳統慢病管理的痛點,依靠互聯網解決的訴求是:場景家庭化和決策精準性。

健全的管理網絡是慢病管理的硬件基礎。目前,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效果尚未突顯,慢病患者的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信息尚不能在不同醫療機構間有效流轉,使得醫生無法瞭解患者病史。

此外,我國居民健康檔案沒有統一的信息軟件,慢病監測網絡也未完善,尚未建立全國統一的慢病防治信息平臺,醫生缺少慢病患者有效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行為數據(如膳食、運動、行為習慣、健康心理等多方面數據),並且慢病患者自主監測的生命體徵數據不連續且不能被醫生及時瞭解和監控,使得醫生對慢病患者的診療大眾化,難以做出個性化、精準化的診療方案。

影響慢病管理的發展因素

如何進行有效的患者教育和慢病管理,成為從國家頂層設計到基層服務機構的共同目標。在慢病管理藉助互聯網實現患者、醫療機構的協同中,以下因素成為影響慢病的關鍵:

分級診療

慢病管理作為分級診療中落實基層醫療服務最重要的一環,從中央到地方的醫改紛紛採取“慢病先行”策略。

2016年6月,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計委等6部門聯合制定《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擁有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完備的健康卡。

從以上政策的簡單梳理可以看到,以慢病人群為切入口,藉助互聯網等工具推進分級診療,重新分配醫療資源、並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形式,規範健康大數據,提升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水平這一目標,正在通過全盤的政策推動下逐漸成為現實。

醫保支付

根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我國慢性病發病率近年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2017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數據顯示,慢病患病率持續增長,從2003年到2013年十年間,患病率增長近2倍。

隨之而來的是醫療費用支出的增長,2014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35312億元,慢病導致的醫療負擔支出佔總支出的70%,慢病導致的醫療費用佔比之高不容小覷。

2017年6月,國務院頒佈《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這一重磅《意見》的出臺,無疑將進一步加快醫保支付的改革進程。

要求顯示,對住院醫療服務,主要按病種、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長期、慢性病住院醫療服務可按床日付費;對基層醫療服務,可按人頭付費,積極探索將按人頭付費與慢性病管理相結合;對不宜打包付費的複雜病例和門診費用,可按項目付費;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特點的支付方式。要強化醫保對醫療行為的監管,將監管重點從醫療費用控制轉向醫療費用和醫療質量雙控制。

互聯網+醫療政策

對於慢病管理的分級診療需求,互聯網+醫療的“解禁”成為市場最及時的“東風”。

政府對“互聯網+”的態度從原來的禁止轉變為鼓勵各種嘗試,到2018年正式以國務院的身份發文,“互聯網+醫療健康”迎來暖春,電子處方、在線醫療行為逐漸解禁。在涉及互聯網的市場,健康及慢病管理進入門檻較低,中小企業較易參與。

智能硬件成為數據採集的入口

深度盤點32家互聯網慢病管理企業,3244億的慢病防控市場!

以智能硬件為入口的數據收集

如璽康醫療在6大終端場景鋪設了2萬多臺針對腦卒中防治的終端,覆蓋服務人數達2000萬人,其中會員200多萬,非會員1700多萬,預計2018年營收可達1.5億。

企業梳理:未來慢病管理的核心基礎仍在於數據積累

慢病管理的市場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體檢服務、智能硬件生廠商以及醫療器械生產商為入口的行業格局

深度盤點32家互聯網慢病管理企業,3244億的慢病防控市場!

從上圖中,我們認為利用互聯網技術切入慢病領域的企業的主要方向在於數據監測、慢病提醒和藥械,包括智能硬件、健康雲、大數據、在線問診、患者社群、遠程醫療、掛號導診、醫藥電商等諸多互聯網模式,成為互聯網企業與線下的醫療機構及健康管理機構形成綜合管理體系的最佳領域。

其中,慢病藥品類企業通常屬於傳統類別,研發藥品需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互聯網企業不易切入,但是慢病藥品的數字化營銷確是屬於藥品研發、上市後的一個創新路徑。

另外,有觀點認為,未來慢病管理的核心基礎仍在於數據積累,因此,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

從應用模式角度分析,國內外常見互聯網+慢病管理應用主要有單一APP模式、“智能硬件+APP”模式、慢病信息化模式、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的O2O 模式等類型,此外,還包括互聯網+慢病管理與保險的合作類型,未在表格中列出。

深度盤點32家互聯網慢病管理企業,3244億的慢病防控市場!

注:在是否通過CFDA一欄,“√”代表“是”,“X”代表“否”,“△”代表不需要

上市醫療企業涉足慢病管理的路徑

深度盤點32家互聯網慢病管理企業,3244億的慢病防控市場!

14家涉足慢病管理的上市醫療企業佈局(不完全統計)

此前,動脈網曾整理過14家上市醫療企業涉足慢病管理的路徑,並歸納了四大方向:

1. 定增:獲得大量資金

2. 自建全環節慢病管理服務系統及平臺

4. 成立投資公司,進行投資佈局

互聯網工具的特徵是快速傳播與複製,上市醫療企業的業務相對傳統,因此,觸網切入慢病管理領域,一是對自身業務線的延展,增加盈利點;二是這塊市場實在需求太大,醫療服務的核心是患者與醫生、醫療機構,需要一類工具能把這三者粘在一起。無論是對於藥企、器械企業還是信息化企業來說,慢病的特徵與核心需求正是這部分企業開拓新業務的驅動力,能夠幫助他們快速的到達目標市場。

動脈網(vcbeat.ne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