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49中獲評“省二”,成都成長最快的“黑馬”,這個學校你知道多少?

四川教育實時動態

說起成都49中,不知道關心教育的小夥伴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它有點火速“躥紅”的感覺。

至於原因,跟家長們關注它的變化和成績有很大關係。也因此,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成都成長最快的’黑馬’”。

當然,據查詢學校有關報道瞭解到,成都49中也是借了成都市發展“北改”的東風,和成華區教育局“優質教育倍增工程”的助力。

但是有關49中,你瞭解多少呢?我想說說49中可能你並不瞭解的前世。

三位大家成49中元老級教師,奠基49中教育初心


49中創辦於1977年,原名聖燈中學。在成都東郊的一處古寺遺址建校。那一年,國家恢復高考,在全面崇尚科技興國的大背景下,聖燈中學懷著一個教書育人的樸素初心建校迎接學生。

而當時,由於條件匱乏,師資有限。最早的時候,由聖燈公社想辦法各處找老師充實49中的師資隊伍。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重要的三個老師,開啟49中的教育之路。

這其中,有已經66歲的鐘祿元、時年45歲的謝桃坊以及從得勝中學調到聖燈中學(今成都49中)的36歲林文詢。他們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49中人奮鬥的基因。


鍾祿元是66歲才被請到聖燈中學教書的,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但鍾老還是願意儘自己最大的能量傳授自己的知識。

原來,鍾祿元出身於客家農戶,在1934年,21歲就走上講臺,來到牛王廟小學教書。由於對文史非常感興趣,他勵志做一名歷史研究者。他邊教書邊學習,在兩年後1936年他終於考入國立四川大學歷史系。

另一位謝桃坊先生,也是在同一年進入華西中學任教。雖然只在49中工作了兩年,但是他對49中其他同仁的影響非常大,也是他的精神帶動了49中人勤懇奮鬥的教育之路。

1935謝桃坊出生,也同樣生在成都東郊八里莊一客家家庭。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儒家經典教育和詩詞書法訓練。1954年在成都市郊區第三中心小學任教,後來考到西南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

1979年1月,時年45歲的謝桃坊剛“落實政策”,被安排到聖燈中學當老師。儘管在教書一線,但謝桃坊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對文學辭賦的鑽研。每逢無課或寒暑假,無論日曬雨淋,他都會每日步行往返四十華里,到城裡和平街的省歷史文獻閱覽室查閱資料。

兩年後,謝桃坊調離49中,來到省社科院文研所任研究員,進行詞學和客家文化研究,直到退休。期間,謝桃坊先生創作有關詞學著作近20餘部,發表論文200多篇。成為了久負盛名的傑出詞學家和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被譽為百年詞學研究第五代的代表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