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49中获评“省二”,成都成长最快的“黑马”,这个学校你知道多少?

四川教育实时动态

说起成都49中,不知道关心教育的小伙伴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它有点火速“蹿红”的感觉。

至于原因,跟家长们关注它的变化和成绩有很大关系。也因此,被成都市教育局评为“成都成长最快的’黑马’”。

当然,据查询学校有关报道了解到,成都49中也是借了成都市发展“北改”的东风,和成华区教育局“优质教育倍增工程”的助力。

但是有关49中,你了解多少呢?我想说说49中可能你并不了解的前世。

三位大家成49中元老级教师,奠基49中教育初心


49中创办于1977年,原名圣灯中学。在成都东郊的一处古寺遗址建校。那一年,国家恢复高考,在全面崇尚科技兴国的大背景下,圣灯中学怀着一个教书育人的朴素初心建校迎接学生。

而当时,由于条件匮乏,师资有限。最早的时候,由圣灯公社想办法各处找老师充实49中的师资队伍。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重要的三个老师,开启49中的教育之路。

这其中,有已经66岁的钟禄元、时年45岁的谢桃坊以及从得胜中学调到圣灯中学(今成都49中)的36岁林文询。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49中人奋斗的基因。


钟禄元是66岁才被请到圣灯中学教书的,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钟老还是愿意尽自己最大的能量传授自己的知识。

原来,钟禄元出身于客家农户,在1934年,21岁就走上讲台,来到牛王庙小学教书。由于对文史非常感兴趣,他励志做一名历史研究者。他边教书边学习,在两年后1936年他终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历史系。

另一位谢桃坊先生,也是在同一年进入华西中学任教。虽然只在49中工作了两年,但是他对49中其他同仁的影响非常大,也是他的精神带动了49中人勤恳奋斗的教育之路。

1935谢桃坊出生,也同样生在成都东郊八里庄一客家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儒家经典教育和诗词书法训练。1954年在成都市郊区第三中心小学任教,后来考到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1979年1月,时年45岁的谢桃坊刚“落实政策”,被安排到圣灯中学当老师。尽管在教书一线,但谢桃坊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对文学辞赋的钻研。每逢无课或寒暑假,无论日晒雨淋,他都会每日步行往返四十华里,到城里和平街的省历史文献阅览室查阅资料。

两年后,谢桃坊调离49中,来到省社科院文研所任研究员,进行词学和客家文化研究,直到退休。期间,谢桃坊先生创作有关词学著作近2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成为了久负盛名的杰出词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被誉为百年词学研究第五代的代表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