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尊重,叫做“收到請回復”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導讀: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收到”是一種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會差

朋友妍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妍妍接到領導指示,明天公司拍宣傳片,要求所有員工穿黑色正裝。

同事們陸陸續續回覆了,但直到下班,還有三個同事沒有回。

妍妍趕緊給他們打電話。

結果,一個說看到,就是沒回;一個覺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個電話是小題大做。

還有一個同事連電話都沒接。

“我就一直擔心那個沒接電話的同事第二天會不會沒穿正裝,到時候領導又覺得我沒有通知到,第二天看到他穿著正裝來上班才鬆一口氣。”

妍妍說,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發通知。

“發通知這事,雖然簡單又無技術含量,但最考驗人的耐心。”

隔著手機屏幕,我們永遠不知道對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但我們能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發通知的那個人呢?有緊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個人,你會怎麼做?你是否也會選擇群發的方式,並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饋?

當你的信息發出去許久,只得到零星迴復,你是否會焦慮?會擔心?

“收到”兩個字,花不了你1分鐘的時間,但是對通知者而言,是一種證明和交代。

“收到”兩個字,雖然簡單,卻體現了將心比心。

懂得將心比心的人,能夠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會差。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收到”是一個承諾

有契約精神的人,人品不會差

和妍妍有著同樣煩惱的,是我的同學黃偉,他在一所高校做輔導員。

“我也不想發這麼多遍,因為我很少能收到回覆,我只能多發幾遍,確保他們能看到。”

可就是這樣,臨近畢業辦手續,總有些同學的材料準備不足,而準備不足的藉口永遠都是“老師,我沒看到信息呀”“老師,我沒收到信息呀”。

在學生回覆信息這件事上,黃偉更擔心這種行為背後所展現的學生們“契約精神”的缺失。

“不回覆,就默認為沒看到、不知道,到時候出狀況就可以推脫。都是成年人了,還這麼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工作了怎麼辦?”

社會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轉個路口就能找到對方;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時常聚在一起來通知;更不會有人反覆通知,等你確認。

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收到”兩個字不僅僅表示你看到了這條信息,還意味著你明白這條信息裡包含的內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

“收到”兩個字雖然簡單,卻體現了契約精神。遵守契約,主動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是有責任有擔當的表現。

有契約精神的人,人品不會差。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收到”見人品

凡事有交待

“收到”這件小事,做起來並沒有那麼難。

1.別人通知一件事,回覆一下“收到,謝謝。”


2.別人問你一個問題,知道且願意回答就回答,不知道不願意就回一下“不瞭解。”



4.別人在你很忙的時候找你,可以先解釋一下忙,等到閒下來再說。


5.別人如果想找你閒聊,如果你願意就說,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視,告訴他你有事。


6.別人給你發的消息,你在很久後才回復,請先說聲抱歉,再好好聊聊……

這個世界越來越大,信息越來越多。我們越來越忽視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因為習慣了,可能是覺得無所謂了,可能是因為忙……

但是,對於發消息的人而言,寧願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給一個明確的答覆,凡事都有交待,這就是好的人品。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敲黑板,劃重點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2018年,新杏壇團隊傾力推出《鮑鵬山逐章品讀水滸傳》系列。


如果你沒讀過《水滸》,沒關係,《鮑鵬山品讀水滸傳》將按《水滸》回目順序,逐章解讀,讓您對水滸故事瞭如指掌;


如果你熟讀《水滸》,沒關係,《鮑鵬山品讀水滸傳》將會讓你發現一個不一樣的《水滸》,人情練達,讓您在字裡行間溫故知新。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 END —

有一種尊重,叫做“收到請回復”

關注新杏壇公號,回覆 新杏壇加“新杏壇”粉絲群

關注新杏壇公號,回覆 紅樓夢加“品讀紅樓”粉絲群

讓我們一起組團對抗懶惰,每天抽時間讀書、聽書,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有一種尊重,叫做“收到請回復”


文章推薦

1. 馬瑞芳:《紅樓夢》是歐洲文化從來沒達到過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