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過高,會對腎臟有哪些傷害?

靈機一動20

(2018年6月25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血液中尿酸過多時,會沉積在腎臟中,並且造成腎臟損害,這就是“高尿酸性腎病”。

以前的研究多認為高尿酸血癥只是某些腎臟疾病的伴隨現象,並沒有重視尿酸本身對腎臟的致病作用。

然而,最近的幾項研究均證明:高尿酸血癥是腎臟疾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這種危險因素的升高與年齡、體重指數、總膽固醇、蛋白高低、血糖及吸菸、喝酒等因素均無明顯關係。

研究對6400名腎功能正常的患者進行調查發現,血尿酸>8.0mg/dl的患者2年內進展為腎衰竭的危險係數分別是血尿酸<5mg/dl患者的2.9倍(男性)和10.0倍(女性)。

後來,芬蘭作家對223例IgA腎病患者的研究發現:伴有高尿酸血癥的IgA腎病患者,做腎活檢10年後的腎臟生存率明顯低於尿酸正常的IgA腎病患者。當IgA腎病患者尿酸高達360umol/L以上時,腎內小動脈的病變發生率明顯升高,且尿酸越高,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高尿酸引起的腎臟損害,主要病變類型分為四種:急性高尿酸性腎病、慢性間質性腎炎、尿酸性腎結石、高尿酸尿症。

一、急性高尿酸性腎病

高尿酸血癥急性發作時,由於過多的尿酸生成時,這時如果給予足量的排尿酸藥,由於藥物抑制了尿酸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導致大量尿酸突然在遠端腎單位沉積,從而導致急性腎衰竭發作。這種情況通常叫做"急性痛風性腎病"。

二、慢性間質性腎炎

腎臟是排洩尿酸的主要器官,高尿酸血癥造成腎臟超負荷排洩尿酸,很容易引起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腎臟組織中,沉積的部位主要是腎間質組織,導致間質性腎炎。

三、尿酸性腎結石

尿酸在尿路結晶可引起結晶尿、結石和梗阻,是泌尿繫結石的主要來源。除此之外,還有各個關節的痛風石(如圖)。

四、高尿酸尿症

腎小管管腔以及尿液中的尿酸濃度增高時,可對腎臟造成明顯的損害,損害的程度甚至比血尿酸濃度增高造成的更為嚴重。

最後,曾醫生提醒大家,高尿酸血癥要引起高度重視,當尿酸太高引起痛風時,就很難挽回曾經那個自己了。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腎結石 尿酸濃度的過高,多餘的尿酸會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處,形成結石的現象,時間長了結石就會發生病變,主要以血尿、腰痛等症狀為主。

腎功能下降 長期處於尿酸高的患者所出現的表現,對於腎臟的功能影響很大,會從早期的慢性腎臟病逐漸轉化成腎功能下降。


石頭醫生講腎

尿酸如果偏高一直降不下來,除了會引發痛風,導致關節損傷之外,還會傷害到腎臟,這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視的一點。高尿酸是一個潛伏在腎臟的“殺手”,可以引發不同程度的腎損害甚至腎臟衰竭。

正常的尿酸值應在90~420umol/L之間,其中男女尿酸值會與一些略微不同,男性一般在149~416umol/L之前都屬於正常,女性則為89~357umol/L。若男性尿酸值大於420umol/L,女性大於 360umol/L,即可認定為是高尿酸血癥。

高尿酸會給腎臟帶來3大危害,甚至會拖垮腎臟

1、引發慢性尿酸性腎病

尿酸升高,尿酸鹽沉積於腎間質,會導致慢性小管間質性腎炎,小管萎縮變形、間質纖維化,嚴重者還會引起腎小球缺血性硬化。

2、出現尿酸性腎結石

尿酸結晶沉積於小管間質部位,會引起血尿、尿路結石、繼發尿路感染等問題。

3、發展成急性高尿酸性腎病

尿酸急劇升高,大量尿酸結晶在集合管、腎盂腎盞及輸尿管內沉積,阻塞雙側輸尿管,尿液突然減少,引起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

尿酸一直降不下來怎麼辦?堅持1個食療方,尿酸降得快

尿酸高除了要控制飲食,少進食一些高嘌呤食物之外,合理的調理也是很重要的。在這裡介紹一個食療方,堅持食用一段時間,降尿會降得快,告別高尿酸的困擾。

食療方:菊苣梔子發酵液

此方是根據《中華本草》中降尿酸的食療偏方增減得到的,是以菊苣、梔子等降酸食材熬煮而成的。

具體做法:準備菊苣10g、梔子10g,玉米鬚、葛根、桑葉、百合各5g,將全部食材用清水浸泡15分鐘,隨後倒入砂鍋中熬煮1小時,即可取汁飲用,建議每天2~3次。

方子中的每一種食材都對降尿酸有幫助。菊苣所含的菊苣酸、菊苣根多酚成分,能改善尿酸水平;梔子中的梔子苷和西紅花苷能溶解尿酸結晶降尿酸;玉米鬚能促進排尿,可促進尿酸的排洩;葛根所含的葛根異黃酮、異黃酮苷類等成分,能緩解慢性關節炎、痛風;百合含有的秋水仙鹼能有效止痛;桑葉能使蓄積在體內的尿酸和毒素廢物被氧化,促進新陳代謝。

這類菊苣梔子發酵液市面上也有現成品,也是由6種食材搭配製成的,不同的是還結合了益生菌進行發酵,在益生菌的作用下食材中的成分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提高其成分利用率,和人體吸收率,效果直接比熬煮泡茶等提高4-28倍。因此如果尿酸過高,或者已經有痛風和腎臟病變的,都可以直接選擇現成品來喝,這樣調理效果也會更明顯。


宜養人生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