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你死以後,這兩人必造反!諸葛亮:放心!我早就安排好了

公元234年10月,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丞相屍骨未寒,蜀漢卻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火併事件。徵西將軍魏延與丞相參軍楊儀因為意見不合,爆發了嚴重衝突,幾乎導致蜀軍分崩離析。然而諸葛亮在臨終前定下了遺計,不僅讓局勢轉危為安,而且還巧妙地除掉了魏延、楊儀兩個不穩定因素,讓蜀漢的國祚又延長了數十年。

孫權:你死以後,這兩人必造反!諸葛亮:放心!我早就安排好了

東吳大帝孫權一向看人頗準,即使對外國之人也同樣如此。據《三國志》注引《襄陽記》記載,蜀漢長史費禕曾出使東吳,曾在歡迎宴會上與孫權有這樣一番對話。當時孫權藉著酒勁對費禕說:“告訴諸葛丞相,貴方的魏延、楊儀均是牧豎小人,雖然有點雞鳴狗盜之才,但終究上不了檯面。諸葛丞相活著的時候,他們或許會很消停,如果丞相一旦不在了,這兩傢伙必然造反。因此,我希望你們早作打算,別說我沒告訴你們哦!”

聽完孫權的話,費禕竟“愕然不能答”。最終還是副使董恢化解了尷尬:“如今曹魏勢大,不得不任用這兩個小人,總不能因為江上風波大,就把船槳丟掉吧!”言下之意就是,諸葛亮早就知道魏延、楊儀不是啥好人,用他們不過是權宜之計。從更深層次來分析,諸葛亮恐怕對自己的身後事已經早有安排,根本無需孫權費心。

孫權:你死以後,這兩人必造反!諸葛亮:放心!我早就安排好了

那麼在諸葛亮眼中,魏延和楊儀到底是什麼形象呢?首先,在諸葛亮看來,魏延和楊儀都是非常傑出的人才,是劉備專門提拔的兩位後期之秀。魏延勇猛過人、足智多謀,是個攻城拔寨的好手;而楊儀精於後勤和治軍,是諸葛亮把控軍隊的重要幫手。然而令諸葛亮頭疼的是,魏延和楊儀關係非常惡劣。

魏延和楊儀均是有才無德、眼高於頂之人,兩人只要見面,就必然互掐。魏延恃才傲物,心胸狹窄,知道他性格的人皆會讓著他,唯獨只有楊儀不買他的賬,總對他冷嘲熱諷。而魏延見楊儀瞧不起自己,總是不顧大將的威嚴,大耍“丘八”脾氣,甚至還數次拔刀,要殺楊儀。對待這兩個活寶,諸葛亮只能勉強以自己的威信維繫兩人的關係,使他們成為自己的左右手。因此只要諸葛亮不死,魏延和楊儀還能做忠臣。但只要諸葛亮不在了,其後果連鄰國的孫權都懂。因此,諸葛亮在臨死前還是留了後手,而且這個後手相當高明。

孫權:你死以後,這兩人必造反!諸葛亮:放心!我早就安排好了

首先,諸葛亮下令:自己死後,應由楊儀總領全軍並退回蜀地。楊儀則一直跟隨諸葛亮署理府事,易言之,一直擔任代理人角色。丞相病危,倉促之際委託署府事的楊儀臨時代行職務,完全符合制度,也易於服眾。恐怕除了魏延,沒人會說三道四,這在無形間就孤立了魏延。

諸葛亮為何不讓魏延領軍呢?這是因為他一向自視甚高,是激進的武鬥派。魏延若掌控兵權,必然抗命北伐,以他的本事,如何是司馬懿對手?即使魏延不北伐,讓他掌控全軍也是危險的。因為他雖是武夫,但素有政治野心。諸葛亮死後,當時人都認為他“必當以代亮”。倘若魏延兵權在手,誰能保證他不追求政治地位?以魏延低劣的政治才幹,若讓他得勢,蜀漢必然生亂。蜀漢能存活那麼久,靠的就是團結,一旦朝野失和,魏吳必然趁虛而入。因此在“後諸葛亮”時代,已經沒有魏延的位置。即使魏延不死,也會被架空。因此,諸葛亮絕不會讓他總領全軍。

孫權:你死以後,這兩人必造反!諸葛亮:放心!我早就安排好了

然而將軍權交給楊儀卻十分安全,因為他不過只是一介文官,在軍中毫無威信。他能執掌全軍,不過是“狐假”諸葛亮的“虎威”,一旦軍隊回蜀,絕不會有人買他的賬。此外,諸葛亮還留了“保險”,那就是將蔣琬作為自己的接班人。楊儀若想篡奪國政,必然名不正言不順;若他作亂,找兩個壯士都能將其禽住。

在諸葛亮臨終前,未必不想留魏延、楊儀一命,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過了大家的想象。首先,魏延不服楊儀,想篡奪軍權,想抗命作亂。結果蜀將王平藉著諸葛亮的遺令,一嗓子吼散了魏延的直屬軍隊。隨後魏延狼狽逃竄,結果被馬岱追上殺死,三族全部被殺。楊儀得意洋洋地踩著魏延的頭說:“庸奴!你還敢和我作對嗎?”小人的模樣一覽無餘。

孫權:你死以後,這兩人必造反!諸葛亮:放心!我早就安排好了

然而楊儀也沒高興多久,原本他以為自己必然能接替諸葛亮,執掌蜀漢國政。但回國後,卻發現當場的執政竟是蔣琬,而自己卻明升暗降,坐上了冷板凳。楊儀一向認為蔣琬的資歷、才能不如自己,因此老是口吐怨言。其後,費禕前來看望他,楊儀竟大咧咧地狂言:“丞相死後,若我帶領全軍投靠魏國,怎麼會落到今天這個田地?”費禕一聽,立即向朝廷奏報了此事,而楊儀很快被廢為庶人。作為諸葛亮的親信,費禕說不準就是諸葛亮派去監視楊儀的。到了流放地,楊儀還是不老實,竟上書辱罵朝廷,於是劉禪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楊儀只能自殺。

總之,諸葛亮的臨終決策,保證了漢軍在新喪元帥、遠近危悚的局面下完成了敵前退兵的高難度軍事行動。同時,還完成了政權的平穩交接,使國政順利交到蔣琬手中,確保了其後蜀漢三十年國祚。此策略之高明,遠非《三國演義》所謂遺計斬魏延可比。在筆者看來,諸葛亮恐怕還想保全魏延、楊儀二人,怎奈二公過於作死,最終自尋死路。不過相對於蜀漢的平穩,也不失為一個丟卒保帥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