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試點推廣生態補償機制

早在2012年,試點啟動初期,安徽省就把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作為建設生態強省的“一號工程”,並在市、縣政府分類考核中,把黃山市單獨作為四類地區,加大生態環保、現代服務業等考核權重。兩輪試點以來,中央財政及皖浙兩省共計撥付補償資金39.5億元。黃山市推進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投入資金120.6億元,實施農村面源汙染、城鎮汙水和垃圾處理、工業點源汙染整治、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225個,並設立新安江綠色發展基金,促進產業轉型和生態經濟發展。

黃山市更是全力以赴,近6年來累計關停汙染企業170餘家,整體搬遷工業企業90多家,優化升級項目超過500個;近3年來共否定外來投資項目180個,投資總規模達160億元。 積累新安江試點經驗後,我省首個省級層面的生態補償機制2014年落地大別山。從當年起,省級設立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資金2億元;與此同時,《安徽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今年1月1日起實施,借鑑新安江試點經驗,採取“水質對賭”模式。辦法明確,在全省建立以市級橫向補償為主、省級縱向補償為輔的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將跨市界斷面、出省境斷面和國家考核斷面列入補償範圍,實行“雙向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