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精神与特色》忍辱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忍辱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忍辱

对于别人的侮辱欺凌,不生瞋恨之心,叫作忍辱。

忍辱对一个人的修养是十分要紧的事,可化干戈为玉帛,化暴戾为祥和,又可增加幸福和智慧。

佛教的忍辱,是一种内刚外柔的忍,不是懦弱畏缩,更不是胆小屈服。佛家的忍辱,乃是为了达到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理想,乃是为了完成自己普度众生的志愿,而具有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

为什么学佛的人——立志向释迦牟尼学习,愿意遵照佛所说的道理去做的人——一定要忍辱呢?因为修行的道路是极其崎岖艰难,若无忍辱功夫,则不易贯彻,中途极易萌生退心。同时,修行时,常会有人故意讥笑、毁谤你;将来想普度众生的时候(介绍佛教道理给别人听,使人能得到启示而立志学佛),也会有人不领你的情,故意揶揄、讽刺你。但你千万不能生气,更不能报复,要想做到平心静气,只有靠忍辱的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