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公平性有待考证,“裸考”进清北难难难!

高考自主招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但通过率较低,清华仅7%

6月25日,清华、北大两所高校自主招生入选名单陆续出炉,20余省份公示了关于两校三大类自招选拔计划的名单。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份表现“强势”,北京共有690人次获得两校自招的降分认定,人数最多。

对于北京获得北大、清华两校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人最多,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既对其他省市的考生不公平,也对北京没有获得降分优惠的学生不公平,这意味着靠“裸考”进北大、清华更难。

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公平性有待考证,“裸考”进清北难难难!

这其实是对自主招生的双重误解,不利于高校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第一重误解是,北大清华给北京学生更多自招降分优惠,这会让其他省市学生进北大更难。实际情况是,北大和清华是在各省的招生名额中进行自主招生,这并不会挤占其他省的招生计划。

我国部分高校目前进行的自主招生,被称为5%自主招生,所谓5%的自主招生,是拿出总招生计划的5%,面向全国,招收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这部分是由各省考生竞争的,没有具体名额分配,但这部分名额有限,如果总招生计划3000人,自主招生的计划只有5%约150人。

北大和清华的自招名额远超过总招生计划的5%,是因为北大清华在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希望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录取学生。即这些省市的学生进北大有两条途径,一是自主招生,二是统一招生,自主招生的名额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除北大清华外,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校在新高考改革中,加大力度在浙江、上海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即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中学综合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公平性有待考证,“裸考”进清北难难难!

在上海,通过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方式进复旦和上海交大的学生,已占到在上海总招生名额的90%。在浙江,北大清华也加入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浙江省内已有50所高校9000个招生名额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而之所以推进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因为用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导致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唯分数论、应试导向。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促进中学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创新创造能力培养。

但是,现在的社会舆论,包括不少学生、家长对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理解,都是“降分优惠”,这是对自主招生的第二重误解。

自主招生是根据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学科特长、创新潜能、中学学业水平、大学面试考察来评价、录取学生,是在考试分数之外,引入其他的评价指标。出现把多元评价,理解为“降分优惠”的问题,是因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最终获得的是一定的降分录取优惠。

这是目前自主招生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所在,导致有的学生和家长还是以功利的态度对待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比如,去买论文、专利,以获得自主招生机会,对于这种弄虚作假行为,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大自主招生审查力度,把弄虚作假的行为视为高考作弊处理。而要消除社会舆论和学生、家长“自主招生是降分优惠”的误解,需要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

当前的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是和统一高考相嫁接的。通过高校认定、测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只是获得一定的录取优惠(达到重点线即可录取或者低于本校在当地的高考录取分数10~60分的录取优惠),所有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将填报志愿,最终只能拿到一所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很自然地会让大家把参加自主招生理解为获得降分优惠,进而也令没有获得降分优惠的学生产生不公平感,质疑自主招生是不是有潜规则、猫腻。

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公平性有待考证,“裸考”进清北难难难!

从长远来看,内地高校有必要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和部分国外大学的经验,利用我国高考成绩,进行自主招生的方式。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可同时申请多所学校,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一名考生可以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

这样的自主招生,既充分落实学校招生自主权,又扩大学生选择权,按照这一模式,就不会存在自主招生是降分的认识。我国香港地区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采取这种方式,但没有舆论说是降分录取。这种自主招生方式,先可在部分省市实施,如果运作成熟,就完全可以推向全国,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基础之上的大学自主招生,届时大学招生将不再实行分省计划录取,学生参加高考也无户籍限制,而是自由高考,大学结合考生的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以及特长、地区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等全面考察学生进行录取。这是更高层次、更大程度的高考公平。

对于这样的招生模式,舆论自然又会质疑不公平,怀疑会堵死农村学生、寒门子弟的升学路。其实不然,首先,统一测试会保障基本公平,这样的招生不是不要统一考试,而是继续统一考试,只是转变统一测试的功能,比如北大提出660分(总分750)以上可以申请北大,没有达到660分就不能申请,而660的分数要求保障基本公平。

其次,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会让大学重视质量和声誉,因为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因此,大学会感受到很大的竞争压力,不像现在,即便一名学生可获得多校自主招生资格,但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大学还是没有被选择的压力。

在世界一流大学,为树立学校招生的公信力,大学都有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进行招生,不受学校行政干预,这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部分。我国当前正在推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不能担心高校可能出自主招生问题而拒绝改革,而应该推进学校办学制度改革,以深入推进自主招生。

最为重要的是,实行统一考试基础之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将不再实行分省按计划录取,彻底解决高考按户籍报考、录取的积弊。而且,在自主招生中,大学其实有更灵活的机制,来给贫困生、农村学生更多机会,包括设立专项计划,以及把地区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纳入学生评价。

这种评价也非对农村生、贫困生降分,而是对其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一名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取得和城市学生差不多的学业成绩,已足以说明其优秀,而不像现在的按单一分数标准录取,只看最终成绩,这貌似公平,但却对教育起点低、教育质量差的地区的学生不公平。

说到底,目前录取制度下的公平,只是脆弱的公平,只有全面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才能既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又扩大高考公平。这需要全社会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