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蝶变西海岸

风从海上来,六月的新区,将梦想激情绽放。

1400多次曙光与星月的交替,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绘就希望的璀璨星光。回首奋斗之路,新区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赋予的“一个主题、两大使命、三大任务”,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跨上三千亿台阶,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市综合考核中实现“三连冠”,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频频聚焦,四年来,一个活力开放的新区冉冉升起,以风华更茂的新姿态,拥抱上合。

关注|蝶变西海岸

改革创新 增发展源动力

在非洲很多地方,一种名为“来自中国的生命之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这款名为Arktek被动式疫苗存储设备,正是位于西海岸的企业澳柯玛与Global Good合作共同研发制造的一种新型疫苗存储箱。这种设备采用多种超级保温技术,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可将疫苗储存在适合的温区长达1个多月之久,并可满足约6000人社区的使用需要,成功解决了困扰世界的难题。

“用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人才制造最好的产品。”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说。澳柯玛被动式疫苗冷藏设备Arktek的卓越表现,不仅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认证,而且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积极肯定,经过其正式批准,澳柯玛成为联合国全球采购供应商。目前,Arktek产品已被运往世界各地,服务于当地的医用冷链系统。创新的力量让新区企业跃上更大的舞台,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像澳柯玛一样,西门子、中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中科院、清华、复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都将新区作为前沿阵地,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大批高端产业在这里聚集。四年来,全区聚集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达209个,高新技术企业达401家,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四十多万的人才汇集新区,凝聚起人才“强磁场”。

关注|蝶变西海岸

在新区的发展历程中,改革是最核心的“线索”。为推动创新发展,吸引创新要素聚集,新区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发展导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出一批示范性、牵引性、突破性改革举措,担当全国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43项国家和省市级改革试点不断深化,51项区级重点改革接力突破,改革创新成为新区最大共识和自觉行动。

产业调整 布经济新格局

谈及化工行业,人们很难将其与“绿色”相关联。然而走进位于董家口经济区内海湾化学的工厂,整洁的厂区、完善的污水处理装置……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彰显着“绿色”工厂的品质。

自落户董家口以来,海湾化学就着眼“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要求,引进VCM/PVC专有工艺技术,彻底告别了128吨/年的汞触媒消耗。“我们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与产能,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工艺技术与装备,使海湾集团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发展轨迹彻底脱离。”海湾化学氯乙烯厂氯乙烯工段长位浩介绍。

海湾化学的“绿色工厂”,是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绿色发展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以安全、环保、绿色、循环为顶层设计,董家口集聚起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为主导的产业项目。目前园内已集聚亿元以上项目70余个,投资总额超过1600亿元。通过这些企业和项目的引进,董家口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激发出了更多新动能,成为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高质量发展理念更体现在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中。四年来,新区集中在新技术、影视、会展、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2018年全区重点在谈项目139个,总投资4995亿元;重点建设项目266个,总投资3820亿元,年度投资690亿元。

优化“旧引擎”,构建“新引擎”。早在成立之初,新区就拉开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大幕,“616”产业体系架构,为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勾画了明晰的“路线图”。2017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3%,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新区将加速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城市建设 涌新区自豪感

“三山环绕,两河中流”,是琅琊镇的一大特色。皂户河和夏河一东一西,百年来流淌不息。秉持生态立镇的理念,琅琊镇大手笔打造皂户河和夏河生态景观带,建设夏河城遗址公园,将古城墙遗址保护与绿色人文景观建设同步推进,再现琅琊古郡历史风貌。整治生态环境,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四年来,新区打造了以琅琊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在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构建,文化引领,新区的“气质”也在变。蓝湾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礁石、沙滩还原了本来的模样,碧海蓝天成为新区最大的资源。电影金凤凰奖颁奖典礼等影视活动,国际水大会、夜跑国际马拉松等高端论坛和赛事活动在新区成功举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了城市的生活质量,而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把好事办到新区人的心坎上则极大提高了新区人的幸福感。

关注|蝶变西海岸

一直以来,很多小学生下午3点半或者4点半就早早放学,而家长大多要到五六点才能下班赶去接,中间约有两个小时成了孩子监护的“真空”。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7年初,新区因地制宜,整合中国石油大学、青岛黄海学院等驻区高校资源,选拔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交流互动。此外,还针对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开展了作业辅导、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新区的“四点半课堂”形成了一套“学业辅导+素质拓展”的运行模式,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解决民生问题,要从细微之处着手。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救助实行兜底保障;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市确定的65个贫困薄弱村全部摘帽……四年来,新区民生支出所占比重连年提升,2017年,民生支出占年度财政支出的80.7%。新区的民生建设“润物细无声”般在细微之处发生变化,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为百姓营造更加和谐的民生环境。“我是新区人。”新区人的自豪感,来自于新区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400多天脚踏实地与开拓进取的交织,让美丽新区的未来可期可待。瞭望梦想灯塔,合作共赢的风从海上吹来。进入峰会年,新区将在世界目光聚焦下,展示四年“开放芳华”,开启更加广阔的“筑梦空间”,也必将绽放更多精彩,释放更强动能。

四年来,从筚路蓝缕到尽显芳华,新区蹄疾步稳、稳中求进,始终心怀梦想,一路前行。成绩是过往奋斗的见证,更是坚定未来发展之路的信念。搭乘上合机遇,新区,这颗美丽的“黄海明珠”必将在这个灿烂的6月,镌刻着上合峰会浓墨重彩的印记,再次乘风远航,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探索宜居幸福的美好未来,为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贡献新区力量。

文/崔晓宇 图/李伟 王果然

“一带一路”上的西海岸新区

文/李毅

关注|蝶变西海岸

青岛西海岸新区自2014年成立以来,利用自身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产业、区位等优势,不断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的步伐,形成了一系列国际经贸合作、产业转移、资源能源开发等重大合作成果,而此次以“一带一路”为主旨的上合峰会,在给予世界重新认识青岛的同时,也为城市“王牌”:西海岸新区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铸就开放印记

自1992年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到2017年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国务院前后共批复了18个国家级新区。其中,2014年设立的西海岸新区,通过四年快速发展,在港口经济,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业等领域不断发力,超过三千亿元的经济体量让西海岸新区仅次于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一跃成为国家级新区三强。

这四年,西海岸新区利用自身对外开放优势,力推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五大集群,进入2018年这五项产值占全市过半。此外,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累计达209个,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01家。超700个项目签约、开工或投产,30余个百亿级大项目加速崛起。

四年灿变,得以成就新区现代化、国际化的闪亮名片。而这一切皆源于新区履行“一带一路”战略,决胜海洋,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敢于试、敢于创的革新作为。

汇集现代气息

四年的时间,西海岸新区借势青岛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的双定位优势,辅以国家级新区的利好政策与地理区位,将对外开放持续注入新区的发展基因。

这四年,我们看到了不断开放革新的新区,看到了加速产业转移带动结构升级,扩大经贸合作带动开放升级的新区,看到了瞄准构建“一带一路”综合枢纽,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的新区。可以说,在青岛履行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已经留下了深深的“西海岸印记”。

2018年,随着中央在海南博鳌论坛释放扩大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随着上合峰会在青岛举办,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的西海岸新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关注|蝶变西海岸

聚焦新区机遇

目前,上合组织已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具有巨大的市场合作潜力,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强有力的保障。过去一年,青岛市与上合组织有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390.2亿元、增长12.5%,占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4%,占山东省与上合组织有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6%。城市支点作用凸显。

而如何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对外贸易、港口经济规模以及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已成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能否抓住上合机遇的关键因素。一系列耀眼成绩单也表明,青岛借势上合,全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决心。其中,开放型经济稳步提升的新区,在其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

过去一年,西海岸新区外贸进出口完成1772.5亿元、增长27.9%。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1亿吨和1830万标箱。此外,新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实现投资项目70余个,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约12亿美元。包括青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最大境外投资项目-赛轮金宇越南工厂;新区首个对外承包额过亿美元大项目-中石化十建科威特重油开发项目;新区首个涉及港口码头建设和航运物流业务的境外投资项目-巴基斯坦华能福运港口与海运私人有限公司等等。

西海岸新区正在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最重要的企业“走出去”窗口,无论在对外贸易还是企业“走出去”的规模,都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恰逢上合峰会的召开,必将带来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更多的政策、规划红利,这对于拥有得天独厚海洋、开放优势的新区未来,峰会年的“机遇之窗”正悄然开启。

四周年重点项目速览

蓝图似锦催人进,不负春光马蹄疾。西海岸新区获批4年来,新区人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用智慧与汗水创造了骄人业绩。

■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00余个,总投资过万亿元

■上汽通用五菱SUV生产线投产

■海尔全球首个中央空调互联工厂投产

■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启用

■双星全球首个商用车胎工业4.0智能工厂投产

■中船重工柴油机总部落户

慧与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开工建设

■ 总投资150亿元的红星国际广场开工建设

■地铁13号线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亚马尔核心模块成功交付北极

■全球首个现代化、智能化深海渔场“海洋渔场1号”交付挪威

■总投资500亿元的中铁·世界博览城建成

■全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开工

■国内起重量最大的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9”交付使用

■世界顶级工程——新型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天津号”交付使用

■我国首座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成功下水

■我国首次自主集成的世界级FPSO——P67船成功交付

■总投资500亿元的东方影都开业运营

■2015-2017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

关注|蝶变西海岸

实干让愿景变实景

转眼新区已成立4周年。回眸这一年可谓喜事连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青岛国际啤酒节继续顺利在新区举办,东方影都如期开业,上合峰会、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即将举行……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见证着新区获批以来,新区人担当干事、勇往直前的铿锵步伐,也见证着新区人用实干精神让一个个愿景变成现实。

在所有类型的城市新建区域中,“国家级新区”算得上是最稀缺的一种城市空间。它的设立必须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定位也要达到承担“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这样的高度。战略定位如此重要,国家级新区的设定都是足够吸引城市将最重点发展的产业导入其中,并牵引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商业设施、居住社区等大量资源向此处集聚。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级新区的成长,势必将改变一个区域的骨架。

关注|蝶变西海岸

新区自设立之日起,围绕实现新的发展定位,我们制定了新区发展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吹响了新区新一轮发展冲锋号。重点是实施“六大行动”,即新旧动能转换行动、产业小镇建设行动、体制机制创新行动、精美城市建设行动、社会治理创新行动、民生福祉改善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三个力”,即打造活力新区、实力新区、魅力新区。这是一部力作,需要新区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4年砥砺,使新区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12.71亿元,年均增长11.1%;2017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01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686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2万户,是新区获批时的两倍多……一个个详实而鲜明的数字,诠释着新区先行先试、全面发展的骄人成就。

新区获批4年来,最大的成效就是有了活力,充满了活力,展现了活力。接下来,新区要重点激发改革活力,要坚持先行先试,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效益;要重点激发开放活力,要在更高台阶、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谋划开放、推进开放,重点打造好园区、展会节会、港口三大开放平台;要重点激发精神活力,要进一步强化新区意识,弘扬新区精神,凝聚新区力量,汇聚起推动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千年大计,始于足下。面向未来,我们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韧劲,奋力奏响新区发展新乐章。

文/王胜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