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妻子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秘密,为何选择自杀呢?

丿魚丶尕灬羙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病逝。在他去世后,他的妻子于立群不顾羸弱的病体,开始整理他的遗稿。然而,仅8个月后,于立群便突然自杀了,这在当时引发了大众的猜测。那么,她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于立群旧照)

于立群出身于书香世家,她的祖父是同治年间的榜眼,后来做过驻德大使和吏部侍郎。在清朝末年,为两广教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她的母亲是岑春煊的千金,生活极尽优渥。

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父亲孝侯不善经济,家中只能靠典当字画维持体面的生活。坐吃山空后,生活变得非常穷困,甚至到连于立群几姐妹上学读书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

幸好长姐于立忱善写书法。她虽觉得摆摊替人写对联不够体面,但为了让弟妹们都不至辍学,她每逢春节前一周,便会到人多的地方支桌,替人写对联。由于她书法好,写的对子又吉祥。再加上她人漂亮又会说话,所以找她写对联的人不少。因此,弟弟妹妹们的学费,也就这样挣到了。

正是因为如此,于立群和于立忱的感情从小就特别深厚。

长大后,于立忱凭着优异的成绩和学识,成为《大公报》的记者。她青春靓丽,性格活泼,对文学和话剧有着极厚的兴趣。

于立群深为长姐感到骄傲。此时的她,才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不久。未来在她眼中,一样充满了七彩光芒。

1934年春天,日本向世界发表了侵华宣言,中国国民为之群情激愤。《大公报》为了得到更多关于日本动向的新闻,任命工作一向出色的于立忱为驻东京特派记者。

谁知道仅3年后,于立忱便于5月返回上海,不久后她便自缢身亡。

此时的于立群,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唇红齿白,眉眼俊俏。再加上她独特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无不让人感到亲切温柔。正是如此,她接拍过多部电影和话剧。通过娴熟的演技,很快就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成为了上海首屈一指的大明星。

对于于立忱的死,于立群非常悲痛。

(郭沫若旧照)

就在于立忱去世2月余,郭沫若从日本赶到上海,并找到了于立群。

于立群对郭沫若虽然不熟,但她从于立忱的遗物中,看到过姐姐写给郭沫若的诗笺,知道郭沫若是姐姐的挚友,于是她便找了出来交给了郭沫若。

看着清水芙蓉般美丽的于立群,郭沫若像触电一样。他激动之余,竟对自己暗暗地说,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身上。

此时的郭沫若虽年长于立群24岁,但他不论在文学上,还是社会上都享有一定的地位。再加上他追求起于立群来,感情热烈得像老房子着火,人又浪漫风趣,温文儒雅。很快,两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1939年1月,郭沫若和于立群举行了婚礼。当时为他们主婚的周恩来还三分玩笑七分严肃地说:“但愿这是你最后一次婚礼。”

周恩来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原来,郭沫若才华横溢,和他有情感纠葛的女人不少。

郭沫若的原配夫人是张琼华。

郭沫若的原配妻子是“父亲之言、媒妁之命”的旧式婚姻。

1912年,20岁的郭沫若结婚了。

在这之前,郭沫若没有见过女方,仅听母亲说过女方识文断字,又是天足,因此满心欢喜,以为他迎娶的是一位新式女子。

只是当花轿抬进门后,他才发现女方不仅有一双三寸金莲,还长得其貌不扬。

由于心理落差太大,他仅和女方入了洞房便离开了家。

这一走,女方便枯等了他26年,其间更是无怨无悔替他照顾他的双亲。

待再见之时,已是双亲去世之后。

(左一为佐藤富子)

郭沫若带着他的日本妻子佐藤富子回家奔丧,张琼华还大度地让出曾经的洞房给他们,并对郭沫若和佐藤富子殷勤接待。

纵是如此,郭沫若在后来也从未想起过张琼华的好。反而在解放后,当张琼华去北京看望他时,他却避而不见。

佐藤富子出身于日本望族,她由于反抗一桩母亲指定的婚姻,到东京一所医院做了护士。在那里,她结识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

佐藤富子被郭沫若风度翩翩的外表吸引,更为他的才气折服。于是,她主动给他写了一封希望交往的信。

此时的郭沫若境况真的很糟糕,贫穷和孤独压得他几乎透不过气来。

佐藤富子的来信,被他视为珍宝,并立即给佐藤富子回了一封语句浪漫优美的回信,准确地说,该是情书。

佐藤富子的家人得知她和一个弱国小伙恋爱后,百般阻挠。

佐藤富子为了能和郭沫若在一起,和家族决裂,并和郭沫若同居在了一起。

此后,佐藤富子为了郭沫若能学业有成,不仅承担了全部的家务,还心甘情愿地和郭沫若安贫守贱,为他生育了4儿1女。

1937年,郭沫若看到国内形势风诡云谲,突然起了回国的念头。于是。他抛下佐藤富子和5个孩子,只身回到了上海。

(郭沫若和于立群及孩子们)

他这一走很潇洒,却没想到给佐藤富子和5个孩子带来无尽的磨难。日本当局对佐藤富子进行了无休止的拷问和监禁。同时,5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这一切苦楚,全由佐藤富子默默承受。她甚至在长达10年之久的时间里,根本不知道郭沫若是死是活。

中国建国后,受尽苦头的佐藤富子,在报纸上看到郭沫若的文章,一时激动得泪如泉涌。于是,她带着千辛万苦才抚养长大的孩子千里寻夫。然而,她不光看到了郭沫若,还看到郭沫若的身边已经站了个年轻漂亮的孕妇,那个人就是于立群。

于立群嫁给郭沫若后,为了维护郭沫若的名望,退出了影坛。从此,就只以郭沫若夫人和秘书示人。每天除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就是帮忙抄写文章,招待他的朋友,替他做些杂务。同时,为了不干扰郭沫若的工作,她独力承担了对4子2女的养育责任。

于立群全身心地为郭沫若和他们的小家付出,她敬重和爱戴郭沫若,也极疼爱她和郭沫若的几个孩子。因此,尽管每天都忙碌到很晚,身体疲惫之极,但她从没有一丝怨言。

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

对于郭沫若的离去,于立群自然是悲痛的。然而,她在整理郭沫若的遗稿时,发现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于立群看到于立忱和郭沫若的恋情。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于立忱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她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而郭沫若却态度冰冷生硬,逼着她去堕胎。

直到这时,于立群才明白于立忱的死因。她没想到,一直温文儒雅、受人爱戴的郭沫若,竟是杀害姐姐的“凶手”。她在愧疚与恼恨之余,最终因无法面对现实,选择了自杀。

(参考史料:《于立忱之死》《郭沫若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在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时,发现比自己大24岁,和自己生活了五十年的丈夫,竟然早在1934年,就和自己的亲姐姐于立忱有过三年多的两性关系,并直接导致姐姐自杀。



(于立群全家福)

于立群一时间痛不欲生。自己陪伴了郭沫若一生,直到郭死,才知道自己的姐姐被郭沫若玩弄,又被抛弃。

可以说郭沫若欺骗了她一生,所以悲痛欲绝的于立群最终选择了自杀。

于立群是郭沫若第三位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各位可能会问,老郭咋这么多媳妇?对,他是媳妇多,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光孩子就十几个,属于处处留情型的特有才的情种。这一点,连周总理都知道。

据说周总理为他和于立群主婚时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风华绝代的于立群)

关于郭的才华,毛主席称郭为“国宝”,他是全世界唯一能读懂甲骨文的专家,是大文豪,是大才子,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人之一。

郭的才华有目共睹,郭的无情也是有目共睹。

郭与第一任夫人张琼华是父母之命,他俩才一起过了五天,连个孩子都没怀上,郭就跑了,从此杳无音讯。可怜此女子在老家独自守活寡68年。

解放后张被划为地主成分,日子过不下去了,便进京求郭沫若帮忙,郭却表现得像陈世美。真的为人所不齿!

第二任夫人是日本人,叫佐藤富子,佐藤被郭的才华所吸引,不顾父母的反对,连工作都辞了,在家相夫教子。

1937年郭沫若却抛弃母子而去,从此再未相见。只留下佐藤带着孩子们在日本艰难度日。

事实上,郭除了有这三位正统的夫人,还有很多红颜知己,诸如安琳、黄定慧等等,都是美女。

像郭这种无情之人,即便再有才华,笔落再惊风雨,他的滥情与无情,将注定他的身后是骂名一片。


小熙为人人


郭沫若一生有三个妻子,但与他曾有过关系的女子却远远多过这个数字,这些女子中有一位与她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有着极其特殊的关系。恰也是因为这个特殊女子,郭沫若死后不久,她的妻子才会选择自杀。

通常,一个女子因为知道丈夫与另一个女子关系而自杀,这其中定有渊源。于立群的自杀事件背后,也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郭沫若最初有一个封建包办妻子,这个女子名叫张琼华。因为颜值不好,郭沫若在跟她做了四日夫妻后便选择了离家,这一去再归来便是数十年后了。

相比张琼华,第二个妻子郭安娜似乎更幸运。郭安娜是日本富家女子,年轻时因遇见郭沫若甚至不惜背叛家族。两人不顾一切结成夫妻后曾过过一段还算甜蜜的日子,但日久后,郭沫若很快便背叛了她。

郭沫若背叛女人的方式有千万种,在外边找妓女、歌女是一种,与别的美人谈恋爱也是一种。郭沫若这样做的结果是:安娜甚至因他被染上了性病,但安娜是个传统的日本女子,自然对于丈夫的种种她虽然不满却也并未表示什么。

1937年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悄悄离开安娜回到国内,这实际上也是安娜和孩子们遭遇抛弃的开端。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这以后不久,郭沫若便与超级美人、影视演员于立群同居了。

1939年初,两人还补办了婚礼,婚礼上据说周总理还非常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希望这是你最后一场婚礼。”

两人结婚后,一共生下了四子二女,不可不谓战果丰富。这期间,安娜还曾带着孩子们远渡重洋回到国内找过丈夫,可惜结果是找了一身的伤。但这个善良的女子后来一直选择留在国内以中国为母国,说来,真真可敬。

郭安娜的结局相比张琼华毕竟要好一些,她虽也是孤独离世,但毕竟身边有子女相伴。

但相比之下,她们的结局都并不算太过凄惨,真正凄惨至极的是另外两位,而她们的凄惨结局和前面两位凄凉收尾者一样:皆因郭沫若。

前文提到过,郭沫若在与安娜在一起期间曾有过出轨,他出轨的对象里有一个美人,这个美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自己第三任妻子的姐姐于立忱。

于立忱姿容秀丽,身材婀娜,她和妹妹于立群一样是世间少有的美人。自古美人从来喜欢巧舌,郭沫若恰是最懂情话的男子,于是她和后来的妹妹一样,在郭沫若的甜蜜攻势下缴械投降了。

一个男人,两姐妹,这是一场注定会有大伤害的奇异三角恋。

于立忱本是一个新女性,在日本遇见郭沫若时,她是中国派去日本的女记者。可叹,这样的女子却也未能逃过郭沫若的撩拨,想来郭沫若的杀伤力绝不一般。

与郭沫若的感情持续三年多后的1937年5月,于立忱在上海选择了自杀。因为于立忱自杀太过突然,妹妹于立群十分震惊,她在痛苦之余发誓一定要找到致使姐姐自杀的真凶,并为姐姐复仇。

让于立群极其痛心的是,姐姐自杀前还堕胎打过孩子,她猜想姐姐在遗书中虽未交待自杀原因,但她的死一定与致使她怀孕的男人有关。

这个猜想终在1979被得到了证实,这一年,于立群丈夫郭沫若已经去世半年多了,此时距于立群姐姐自杀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

让于立群那个“姐姐之死与致她怀孕男子有关”猜想被证实的,正是她丈夫郭沫若的遗物。丈夫死后,作为遗孀的于立群自然要去整理丈夫遗物。

于立群怎么也没想到,她竟在丈夫的遗物里看到了姐姐于立忱的一封手写书信。那一刻,于立群呆住了,而在看到信的内容后,她瞬间觉得五雷轰顶了。

也是直到这一刻,于立群才知道:自己竟和姐姐同伺一个男人。

“姐姐和他(丈夫)竟曾经在一起?”“姐姐肚子里的孩子竟是他的?”“他们竟一直瞒着我藕断丝连?”“他竟是害死姐姐的凶手?”“他们竟然瞒了我一辈子,不,他们没有瞒一辈子,他们为什么不瞒我一辈子?”“……”知道真相那一刻,于立群整个地崩溃了。

良久,于立群使劲地撕扯着那封信,一边声嘶力竭喊着“不可能,不可能”!

往事一齐涌上脑海,郭沫若临终前的那句“我是个罪人”也终于在这里揭开了谜底。良久,力气用完的于立群坐在丈夫的遗物中间,她只觉天旋地转,这时的她才明白了姐姐自杀前留下的遗言:

"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于立群使劲用手抓挠着头发喃喃道:“他们都瞒着我,瞒着我!”

1979月25日,于立群在北京故居日缢身亡,这年,她年仅63岁。于立群死后,关于她死亡的猜测有无数种,但始终没人猜到她的死竟是与郭沫若遗物有关。

于立群自杀原因被正式公布,是在于立群死后的第五年,而揭开于立群自杀真相的竟是谢冰莹的一篇名为《于立忱之死》的文章。

这篇文章实际是写于1948年,即于立忱死后的第11年,而之所以一直未发布,多是因为顾及郭沫若与于立群均在世。

谢冰莹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1937年去医院看望于立忱时的情景,这时的于立忱刚刚打掉孩子。看到谢冰莹后,于立忱热泪滚滚地向她道出了自己被郭沫若始乱终弃的故事。

行到此时,若谢冰莹所言属实,那么一切的谜底似乎就完全被解开了。然而,因为当事人均已过世,所以事情真相似乎也难以完全被证实了。

(附注:本问答因部分史实未得到铁证)


记者李满


鲁迅曾经评价郭沫若:看似文人,实则流氓。 而且还打趣他: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到底做了什么事才让鲁迅如此贬低他呢?

这事还要从郭沫若的感情生活说起:

1912年,这一年,郭沫若20岁,在父母的包办婚姻下和大自己2岁的张琼华结婚。因为郭沫若对这桩婚姻不满,在结婚后5天,郭沫若就离家出走丢下了刚刚过门、不曾给过半分温存的妻子。然而,郭沫若一生并未和张琼华离婚,致使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而且还一直照顾着郭沫若的父母,最后在孤独中离世。

在离家出走后,郭沫若东渡日本留学,在1916年8月郭沫若在看望住院的朋友时偶遇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这一年,佐藤富子22岁,郭沫若24岁。从此二人鸿雁传情,开始了疯狂的恋爱关系,有时1周都能写5封信。因为佐藤富子出生在贵族之家,他们的恋情遭到了佐藤家强烈反对,为了能和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竟然断绝了和父母的联系,而且她的父母到死也没有原谅她的选择。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郭沫若抛下了陪伴他20多年的妻子-安娜(郭沫若给佐藤富子起的名字)和5个孩子不辞而别,悄然回国。妻子安娜被日本警察逮捕入狱,受尽折磨,在囚禁了20多天后才被释放。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1948年,安娜辗转来的香港,见到了苦等10多年的郭沫若,然而郭沫若对安娜和他的五个子女从未过问,就算从日本找到香港,郭沫若也是避而不见,最后安娜也是孤老终生。

在1937年回国后,郭沫若就和年轻美貌的书画家于立群一见钟情,不久后便同居在一起了。在1939年1月,由周恩来证婚,二人举行了结婚仪式,这也是郭沫若的最后一位夫人。在1978年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他去世半年后,妻子于立群在收拾郭沫若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竟然是丈夫郭沫若和姐姐于立忱当年是有男女关系的,在知道这一切真相后,已经63岁的于立群经受不住如此打击,居然上吊自杀了。<strong>

其实,当年于立忱在日本的时候就已经和郭沫若相识并相爱了,而且两个人还同居了,后来于立忱还怀孕了,可是,郭沫若却不愿意承担责任,竟然要求她把孩子打掉。于立忱对此悲痛欲绝,1937年5月,于立忱在回国后不久就自杀身亡了。

在知到姐姐于立忱曾经和自己的丈夫郭沫若居然还有这样经历,而且姐姐的自杀无疑也和郭沫若有一定的关系,如此的不伦之情让于立群绝望万分,没想不到自己的丈夫居然是这样的人,一方面觉得愧对姐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无法接受现实,觉得也没有活下去的意思了,所以自己也上吊自杀追随姐姐而去了!


小史坑


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这是鲁迅先生送给郭沫若的一句话,说的就是郭沫若的情史。而题中提到的这个秘密,就与郭沫若的情史有关。

郭沫若20岁的时候,家里给他找了个老婆,名叫张琼华,本地人,比郭沫若大两岁。但是郭沫若对此很不满意,因为他接触的新式思想,想要的是自由恋爱,而家里却包办他的婚姻。

尽管如此,郭沫若也很难违背父母的意愿,还是与张琼华结婚了。洞房花烛夜,郭沫若第一次见到了张琼华。郭沫若看见张琼华长着一双猩猩般的鼻孔和一对小巧的三醉金莲,他打内心里是十分失望的。

那一夜,两人相对无言,郭沫若一整晚就没碰过她。郭沫若在家里待不住,结婚之后第五天,便只身前往成都了,后来又去了日本留学。虽然郭沫若偶尔也回老家,但是他从不与张琼华同房。

张琼华内心有千般苦,但她仍然坚守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妇女道德观。这种状态从1912年两人结婚开始,到1980年张琼华去世,郭沫若都没有怎么与她团聚。而张琼华则一直在眉山老家侍奉郭沫若的父母一直到死。

就在张琼华在家里默默坚守的时候,郭沫若却在外过着精彩的人生。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做佐藤富子的护士。佐藤富子家里本来是个富家女,而且还读过书,但是她为了逃避家里给她安排的包办婚姻,便离家出走,来到郭沫若住所附近的一家医院做了护士。

有一天,郭沫若去那家医院看病,真好遇到了年轻貌美的佐藤富子,便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1916年的时候,两人便同居了。为了跟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甚至和自己父亲断绝了父女关系。而郭沫若则为佐藤富子换了一个名字,叫做郭安娜。

为了照顾郭沫若的留学生活,郭安娜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为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担起所有的家庭重担,包括制服昂贵的房租。一个富家小姐为了一个外国男人而抛弃自己的家人,可见郭娜安爱郭沫若爱得由多么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沫若对郭安娜慢慢开始了厌倦。抗战爆发前夕,郭沫若在日本遇到了《大公报》派驻到东京的记者大美女于立枕,深深被她所吸引,便偷偷开始追求于她。而于立枕也被郭沫若的才华所吸引,很快两人便好上了。郭沫若还特意为于立枕租了房子,一有时间就过去于她私会。

后来,于立枕怀孕了,而她又恰巧知道了郭沫若已经有了郭安娜这个妻子,便要求郭沫若与郭安娜离婚,转而和自己结婚。但是郭沫若还没有做好离开日本的准备,她不希望现在去做这件事。于立枕十分气愤,刚好她因公需要回国,便只身离开了日本。

回国之后不久,于立枕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谢冰莹去看望她,她对谢冰莹说了一段话:

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不就之后,于立枕自杀身亡。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郭沫若决定回国支援抗战,便不辞而别,只身一人回到了国内。而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郭沫若的朋友将于立枕的妹妹于立群介绍给了郭沫若。

于立群同她的姐姐一样,长得很漂亮,但是看起来更单纯,郭沫若很喜欢。由于当时国内都不知道他与于立枕的事情,他便将这件事对于立群进行了隐瞒。

1938年,在周总理亲自为郭沫若与于立群举行了婚礼。婚后,于立群不仅为郭沫若生下了四子二女,还跟着他经历过战争、走过了文革,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

1978年郭沫若去世,于立群悲痛欲绝。1979年2月,于立群在无意中得知,她的姐姐与郭沫若早在1934年便有着不伦的关系,还对自己隐藏了四十年。

于立群本来就患有精神衰弱和心脏疾病,在得知这个天大的消息之后,心理更加承受不了。1979年2月25日,于立群在北京故宫自缢身亡。

对于于立群的死,她的朋友都为她惋惜,但是官方在通报这件事的时候,却说她与她的姐姐一样,是受精神折磨而去世。

回过头来再说说郭娜安。

郭安娜在1949年建国前夕方才得知郭沫若的消息,于是她带着孩子远渡重洋来找郭沫若,但郭沫若却拒不相认。

还是在周总理的关照下,郭安娜在中国的生活才有了着落。并且,周总理还让郭安娜加入了中国国籍。

后来郭安娜与子女定居大连,还当选过选过政协委员,1995年去世,享年101岁。郭安娜在临死之前,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以报答当年周总理对她的恩情。这无疑是对郭沫若又一个极大的讽刺。


围炉煮酒话春秋


郭沫若曾因感情诟病,被鲁迅戏称为“流氓才子”,却被一些人传言成“玩弄姊妹花”、“妻妾成群”的流氓形象,并造成妻子自缢身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恶意摸黑与攻击郭沫若的风波。

那么,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风波探源

这场风波的起因,是和一个叫谢冰莹的人有关。但是,这个谢冰莹并非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而是曾为《大公报》的记者,她自称和郭沫若的情人于立忱是闺蜜,也就是郭沫若的最后一任妻子于立群的姐姐。

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上发文《于立忱之死》,以于立忱的闺蜜身份,用大篇幅的故事情节描写于立忱做人流手术、郭沫若如何用花言巧语欺骗于立忱等经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将郭沫若绑在感情的耻辱架上,说他是个多么不负责任的人,是个花心大萝卜,是个感情大骗子,是个始乱终弃的陈世美。

郭沫若工作照

如果说,仅是为了给闺蜜出一口恶气,你想骂也就骂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为何在文章的最后,又要大肆为蒋介石歌功颂德呢?


因为,当时正好是蒋经国的执政时期,他致力于推行“本土化政策”,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培养重视本土人才。这时,至少有70岁的谢冰莹,表面为闺蜜鸣不平,而实则是为了歌颂蒋介石。但是,不得不令人“佩服”的是,她以如此高龄,写起50多年前的事情,为何记得如此清楚呢?都已这把年级了,难道还想着有所“作为”吗?

真相剥析

1934年,身患肺病的美女记者于立忱,被《大公报》派驻日本东京记者站工作,兼治肺病。因为,当时的《大公报》主编张季鸾在追求于立忱,所以才让她公私兼顾到日本工作。

到了日本后,于立忱与郭沫若相识、相交、相爱。只是,当时的郭沫若已是有妇之夫,已娶日本人佐藤富子(郭安娜)为妻,也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并生了三子一女。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郭沫若的人生有污。

然而,在于立忱驻日期间,曾参加东京游行示威,高喊反日口号,被日本驱逐回国。只是,于立忱回到上海后又遭到张季鸾的纠缠,加之肺病不断恶化,最终于1937年5月自缢身亡。

1937年7月27日下午,郭沫若为了摆脱日方监视,与家人不辞而别回到上海,参加抗日战争。事后,日本当局非常恼怒,并对他的住所彻底搜查,并带走大量遗留的书信和书稿,妻子也被严刑拷打。

只是,当他回到上海时,于立忱已经身亡。可以说,当时的郭沫若是身不由己的,也并不像谢冰莹文中所说,对病重中的于立忱置之不理、不来参加葬礼等,但他对于立忱的愧疚之心却是依旧存在的。当郭沫若得知于立忱的死,沉痛写下思念诗篇《断线风筝》,之后又两次到于立忱墓前拜谒。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合照

据于立忱的好友、诗人林林介绍:于立忱生病期间,是住在他这个异性朋友的家,而不是闺蜜谢冰莹的家,也未见谢冰莹前来看望,显然所谓的“闺蜜关系”存在太多水分,是否前往医院看望也仅是个人的一家之言,而并无旁证。关键,又是在当事人都已不在人世的情况下才发此文,岂不死无对证。假如真想对当事人进行攻击,在其生前岂不机会更好。

可见,谢冰莹的《于立忱之死》一文,存在太多的不实之处。

诟病之度

1938年,于立群经常参加抗日救亡文艺演出,通过林林介绍认识了郭沫若。1978年6月12日,曾有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四堂(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之一之名,曾任第一届中央研究陆军院士、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务,享年86岁的郭沫若在北京逝世。

郭沫若逝世后,妻子于立群(有抗战夫人之称)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这才得知在自己与丈夫结婚之前,姐姐于立忱曾和丈夫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感情纠葛。由此,可说明郭沫若对于立忱的感情依旧难以割舍,也并不像谢冰莹说的无情无义。但是,当时的于立群已经疾病缠身,加之儿子郭民英、郭世英先后惨死,又看到了姐姐和丈夫的情史,可谓雪上加霜,并于1979年2月25日缢死于北京故居,死法也步了姐姐后尘。

郭沫若、郭安娜合照

这就是妻子发现丈夫遗物的秘密,但妻子的死并不完全因为秘密造成,可丈夫对妻子依旧有亏。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姐姐未曾向妹妹吐露丝毫?或许因此,郭沫若也对妻子进行了保密。

至于第一任妻子张琼华,是父母包办的婚姻,郭沫若离家出走是可以理解的;对第二任妻子郭安娜,郭沫若的态度是有亏的;对第三个女人(情人)于立忱,郭沫若也是有亏的。但是,对于最后一任妻子于立群,他是忠心的,也表现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气度。

1939年元月,周恩来在重庆为郭沫若和于立群主持补行婚礼时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之后,果然二人牵手40年,直到白头到老。同时,从日本回国后的郭沫若,曾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歌舞演员可都是他的部下,但他并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发生婚外情。

因此,准确地说,郭沫若前半生的感情问题是遭人诟病的,但他后半生的感情是不存在问题的。也可以说,当时的复杂历史环境,造就了一些人的复杂人生。


祥子谈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风流骚客是很有些名气的,一个是嫖妓上了瘾的郁达夫;另一个就是习惯于上床的郭沫若。

郭沫若的一生中,曾无情抛弃过四个女人。其中,一个是原配张琼华;另一个是给他生了五个娃儿,而又被他一脚踢开的日本女人佐滕富子;再一个呢,就是都被他逼自杀了的于家姐妹俩儿。

郭沫若死后,真相开始暴露了!



郭的最后一任妻子于立群在整理他遗物时,突然发现了一封信。这封信里详细记述了她姐姐于立忱自杀的原因。原来,于立群的姐姐和郭沫若俩人在日本的时候,她姐姐就已经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后来,郭沫若抛弃了怀孕后的于立忱,直接导致了于立群的姐姐自杀!

于立群知道她姐姐自杀的真相之后,痛苦可以想象,她也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于1979年3月缢死于北京故居。

所以说,风流人物浪红尘,其实也能害死人!


历史兵说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郭沫若,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虽然一开始是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可是郭老在各个文化领域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是新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新诗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文学上有《女神》这样的新诗代表作,也有《屈原》这样的抗战作品,为国家的抗战做出了很大贡献。还有就是郭老在甲骨文上面的研究也是很深的,还因为这当选为中国研究院院士。可以说郭老绝对在现代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郭沫若虽然是一个时代的大文豪。可是人品却直线下降,与自己的文学水平简直差的十万八千里。郭沫若一生有五个女人,结婚的妻室就有三位,下面我们先看一下郭老的“情史”,然后在回答题目中的“秘密”。


郭老的首位老婆张琼华

1912年,郭沫若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张琼华(1890年-1980年)结婚,和大多数的包办婚姻一样,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郭沫若是在母亲的胁迫下被逼结婚,所以结婚五天后,郭沫若就离家了。

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但是两个人没有正式离婚,因为他们那个时代还没有这么多的手续,所以不用办任何证明,不在一起就相当于离婚了。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女。从郭老的首任老婆看出,也不能怪郭老,因为毕竟包办婚姻,建国后很多这样的婚姻都不做数。



第二位妻子是个日本人,叫佐藤富子。

她是一个不错的女孩子,1916年8月与郭沫若相识,她们相识后便书来信往,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郭沫若就是一个激进的青年人,对于自己的爱情极其大胆的追求,这在日本基本上很少见,佐藤富子觉得这个男子很特别,后来在多次的书信来往中,两个人产生了感情。

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郭沫若还为她取了中国名字郭安娜。

然而佐藤富子与郭沫若的感情却没有得到佐藤富子家人的允许,佐藤富子毅然和家人决裂也要和郭沫若这个异国男子在一起。后来郭沫若进入九州帝国大学深造,妻子安娜主动承担家务,忙里忙外,洗衣做饭,两个人生活过的很艰苦。郭沫若拼命的写稿子,翻译东西赚钱,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下,安娜没有任何怨言,并且为郭沫若生育了五个孩子。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由于中日关系变成敌对,郭沫若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由于安娜是日本人,所以郭沫若不告而别,毅然回国。后来两个人有很短暂的联系,在这之后就杳无音讯。后来十一年过后,安娜打听到了郭沫若的信息,不远千里来中国寻夫,可是当她得知郭沫若有了新的妻子和孩子,根本不想见她时,她心酸的说了句,我走……

后来在周恩来的关照下,留在中国,居住在大连。并且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安娜还一直称自己为中国人,或者在她心中有着嫁夫从夫的态度吧,又或者她喜欢中国。后来她的儿子都说,他们的父亲对于国家来说是有贡献的,可是对于家庭来说一点都没有。这件事确实是郭沫若做的不对,当年毅然回国可能是形势所逼,后来再结婚也无可厚非,可是当自己的老婆孩子来找自己时,却避而不见,确实没有男人应该有的责任。

第三任妻子就是题目中要说的于立群,著名的抗日夫人。

于立群是郭沫若回国后认识的,于立群出生于一个宦官家庭,祖父是同治皇帝年间的“榜眼”。后来做了广东学台,是为洋务派,为广东的教育做出了贡献。可是等到民国时期于家家道中落,于立群的父亲没有钱就变卖祖产度日,并且移居上海。后来连于立群兄弟姐妹的学费都交不起,最后还是于立群的大姐于立忱靠卖春联交学费。于立群的大姐于立忱写的一手好字,为了让妹妹们有学上,每到过年就去学校门口卖春联,由于于立忱字写的好,人长的漂亮,竟然把学费挣够了。所以于立群一直很感激并且爱自己的大姐。

后来于立忱考上了大学,后来又做了《大公报》的记者,1934年,于立忱得了肺病,靠《大公报》的津贴,到日本治病并兼东京特派记者。她住在东京郊区,与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家相距不远,常去访问郭沫若。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面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好一个标准的女记者。就这样和郭沫若有了感情。《大公报》社长张季鸾曾追求于立忱,但她却痴情于郭沫若。


后来《大公报》不在承担于立忱的在日费用,不得已只能回国。回国后没过多少天于立忱竟然自杀身亡。有一种说法是于立忱在日本怀了郭沫若的孩子,但是郭沫若这时一改平时的态度,让于立忱打掉孩子。于立忱觉得自己被骗了,一开始郭沫若说和安娜没有感情了,会对于立忱负责,可是后来郭沫若却这样狠心让她打掉孩子。所以于立忱回国后就自杀了,有人认为她是疾病缠身,精神不正常所以自杀。自杀前留下了“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十七字遗书。

而郭沫若也在这时回国,后来阴错阳差的认识了于立群,郭沫若或许是因为于立忱的原因,有想要照顾好于立群的意思。后来两个人感情升温,在周总理的见证下,郭沫若和于立群结婚。结婚时,周总理还说,希望这是你最后一次结婚,意味深长啊!郭沫若和于立群结婚后,两个人生育了三子两女。两个人在一起相守到老,感情很好。


直到后来郭沫若去世,于立群在整理郭沫若遗物时,发现了当年姐姐写给郭沫若的信,她这时候才知道姐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老公郭沫若,突然觉得自己活着没意思了,害死姐姐的凶手竟然成了自己老公,再加上疾病缠身,也自缢身亡。

关于于立群自杀,可能是多个原因造成的,两个儿子在“文革”中死去,后来也精神不好,多次住院,在知道了自己的姐姐和郭沫若竟然有这样不伦的关系后,打击太大,所以自杀。于立群书法很好,并且在支持丈夫工作上做的很好,抗日战争时为了国家而奔走,有抗日夫人的称号。


纵观郭沫若的情史,或许郭沫若有着自己的无奈,可是总的来说还是他辜负了人家。自古才子多风流,可是郭沫若确实做的有点过了。但是看人要全面,郭沫若在学术和文艺上面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正如他儿子说的一样,郭沫若对国家对人民是有很大贡献的,可是对于家人对于情人,他确实没有负好责任,这一点一直被大家诟病。


楚风说历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郭沫若一生恋爱有好几场,妻子三任,的确有一位妻子自杀而亡。

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人推测是从郭沫若的遗物中发现了郭沫若和自己的姐妹曾经谈过恋爱,这个似乎没有直接证据。

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纯正的农民,是家里父母定的婚事,这位妻子没什么文化,大老粗一位,经过新思想洗礼的才华横溢的郭沫若是不可能看上第一任妻子的。但和民国时期很多名人一样,他们的原配宁远孤老终生,也不改嫁。这位妻子一生都在等郭沫若,而且服侍着郭沫若的父母。

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是一位日本人,叫佐藤富子,是郭沫若在日本学医的时候认识的一位护士。
她不顾家人反对和郭沫若在一起,但中日战争后郭沫若回国,抗战胜利后,这位日本女人来华找到了郭沫若,但此时郭沫若已有第三任妻子,佐藤富子不得不悻悻离开。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也即是自杀的那位,原本是一位话剧演员,出众的外貌和不错的才华深深吸引了郭沫若,两人结婚后,生下了两个儿子郭民英和郭世英,但他俩都英年早逝,给了于立群沉重的打击。伤心欲绝的于立群接着又面对1978年郭沫若的离世,最终在1979年于立群自杀身亡,这可能是自己悲痛万分的结果。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郭沫若妻子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秘密,为何却选择了自杀呢?”

据我所知,郭沫若妻子于立群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郭沫若其实和她自己的姐姐于立枕有过一段婚外恋,而且郭沫若爱的还是他的姐姐。因此,他自己感觉非常羞愧,心里一时接受不了,感觉打击非常大,且无面目见人,所以这才选择了自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事还要从郭沫若的风流情史说起:

把风流才子这四个字放在郭沫若身上,我觉得非常合适!在旧社会,包办婚姻很正常,郭沫若也未能逃过,他的第一位妻子张琼华就是父母安排的,但郭沫若并不满意,所以他将新婚妻子留在老家,独自赴日本留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二人相爱并生育了5个孩子,然而,郭沫若又抛弃了这个女人,回国后就认识了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并生了6个孩子。这些都是大家知道,至于他隐瞒的其他人也无从知晓。

然而,纸终究是保不住火。在于立群整理遗物时发现了郭沫若和姐姐于立枕的书信,并从中发现了丈夫和之间姐姐之间的一段感情纠葛。从感情上来说本就令人难以接受,然而,更加残酷的是姐姐于立枕的死居然也和郭沫若有关。从他们之间来往的书信内容来看,郭沫若在和姐姐于立枕在一起后,不仅没有断绝和日本妻子的来往,而且在于立枕怀孕后居然要求她打掉孩子,这也是于立枕最终自缢身亡的诱因。

于立群通过他们的书信发现了丈夫和姐姐的情史之后,怎么也无法想象的到和自己相恋多年、一起生活的男人竟然是一个感情的骗子,她不能接受如此残忍的事实,特别是她觉得姐姐的死和郭沫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是爱情,更多的是情亲和爱情的纠结让她无法接受,最终是懊悔不已。思来想去,她还是选择了和她姐姐一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