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庄重的国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这枚新中国第一大印为方形圆柄, 印面边长9、章体厚2.5、柄长10.9厘米,铜胎铸字。整字的宋体印文搭配对称、严谨,印痕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

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与金铸玉制、炫耀家天下威权的封建王朝的御玺相比,这方材质普通的印章彰显了共和国权力归于人民的现代国家信念,它的设计、锲刻者是当时名震京城的篆刻大师张樾丞先生。

几十年过去,当年被称为“铁笔圣手”的篆刻大家张樾丞先生虽已仙逝,但他的精妙技艺仍然薪火相传,

他的嫡孙,当代著名篆刻家张国维先生曾在2003年为国际奥委会原主席罗格,篆刻过“罗格之印”,还为一些国家领导人,以及刘海粟、黄永玉、沈鹏、吴祖光、新凤霞、冰心、季羡林、史树青、吴清源、舒乙等名家大师,篆刻名章、闲章或藏书章上千方。

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铁笔圣手”的篆刻大家张樾丞先生

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中央人民政府印是国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当年,这是国家秘密,鲜为人知,还是让我们从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及其他文史研究者和政协披露的资料中复原当时的情景吧。

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考古大家史树青先生

史树青先生与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并称为中国四大权威鉴定专家,老人访古鉴古几十年,经他鉴定的各种文物多达百万件。一件文物,到了他手中,过目即知真伪,他被称为鉴定国宝的“国宝”。据他当年撰写的回忆文章记载: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集体元首制,即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刻制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大印是筹建新中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周恩来的主持下,设计、锲刻国印的工作最后交给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张樾丞先生。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期间,筹备会副秘书长齐燕铭拜会了张樾丞。之后,张忙着翻阅资料,找印谱。几天后,他以隶、宋、汉篆、秦篆4种字体分别精心设计了4个印样,每个上面的文字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送到了北京饭店。4个样稿被送呈中央有关领导及政协筹委们初步审定后,又经周恩来转呈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最终选定了宋体字的印稿。

不久,政协筹委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齐燕铭来到同古堂,告知张樾丞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送走客人后,张樾丞激动地对家人说:“毛泽东这个人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随后,张樾丞在儿子张少丞、张幼丞以及刻铜艺人王景华的帮助下,连夜下料化铜、浇铸、磨光,进行粗加工。这些做完后,张樾丞把自己反锁在屋中,吩咐家人除送吃喝外,任何时候不能打扰。他开始用凿子凿,刻刀修,精心为之。没两天的工夫,开国大印就做好了。

大印刻制完成后,他破例在四角留下四个小柱脚,以避免在正式使用前被试盖印样。待到正式交印时,当面磨平四个小柱脚,即可启用。这枚长宽各三寸半的“ 中央人民政府 ” 印是用宋体字刻制的,与历史上的国玺使用篆字不同,标志着人民政权区别于传统的政权性质。选材不用玉石而采用铜料,也表明人民政府的务实而摒弃奢华的作风。

此后,张樾丞先生还给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刻过印章,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手。如今,这枚新中国开国大印已被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谁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