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遣返在华日军,一段话让日本军官感激涕零

汤恩伯出生于1899年,原名汤克勤,浙江金华武义人,是蒋介石的浙江同乡。大家不要小看“浙江同乡”这个词。

汤恩伯遣返在华日军,一段话让日本军官感激涕零

当时蒋介石用人,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出生于黄埔系。第二:自己的浙江同乡。第三:忠于蒋介石的人。汤恩伯作为蒋介石的同乡,这一点就给汤恩伯的仕途带来了数之不尽的好处。汤恩伯有很多外号,早年在家乡的时候不学无术,到处惹事生非,他的家乡人称他为小地痞。

后来从军之后由于作战风格非常特殊,所以军中有人送给他“飞将军”、“纸老虎”等外号。这些外号无疑都是带着贬义的,而这些外号也正好说明汤恩伯的的确确名声不太好。早年的汤恩伯长得孔武有力,并且学习过一些武术,所以他的家人把他送到了杭州体育专校读书。


汤恩伯遣返在华日军,一段话让日本军官感激涕零

读完书的汤恩伯后来从杭州来到当时的大上海,由于打架特别厉害,所以得到了青帮的赏识,成为了青帮内的一名打手。汤恩伯有着地痞的本色,并且孔武有力会点武术,在青帮当打手这一时期,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恩人,这个人名叫陈仪。陈仪当时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汤恩伯在遇到陈仪时,陈仪已经当过浙江督府军政司长外加大元帅府参事官,履历非常厉害。

也就是在遇到陈仪后,汤恩伯有了登上高楼的楼梯。陈仪不止帮他搞定了去日本留学的资格,还负责出资,非常仗义。这也是为什么汤恩伯要改名的原因,恩伯恩伯,受恩于伯,这对汤恩伯来讲是一场知遇之恩。自此,汤恩伯留学日本,最开始进入了日本明治大学,后转读军校,回国后直接进入了孙传芳的部队,后经陈仪推荐进入了革命军司令部,后得到蒋介石赏识,一路升迁,官至陆军二级上将。


汤恩伯遣返在华日军,一段话让日本军官感激涕零

汤恩伯虽然一路高升,但实际上他的战绩却不太上得了台面,并且在对待百姓上还有很多黑点。就比如他率军驻扎河南时,就曾参与了炸毁黄河大堤。并且在1942年之前,汤恩伯还与几名军队高官一起逼迫河南省的百姓把家中仅有的粮食交出来当作所谓的“特别税”,此后1942—1943年期间河南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跟这件事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汤恩伯所做的荒唐事还不止这些,就比如其明明已经是军队中的一员将领的时候,其还跟青帮合伙参与黑市买卖,并且买卖的物品还是当时有明文禁止的违禁商品。为了赚钱汤恩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克扣军饷这种事也做得出来,克扣士兵军饷还不算,还向中央冒领空头军饷。


汤恩伯遣返在华日军,一段话让日本军官感激涕零

当然,关于在前线打仗,汤恩伯也有黑历史。就比如在日本发动一号作战命令时,当时是1944年,当日军开始发动攻击后,汤恩伯只身离开了前线。主将在战场上突然失踪,军队军心立马就崩溃了,他手底下的军官惊慌失措,干脆也丢下了前线的士兵不管,用军用军车把自己的一家老小带走,而留在前线的士兵之后才知道上级都跑了,留给他们的除了枪械,根本没有军粮。

为了填饱肚子,士兵们只好去当地农民家抢劫粮食,结果农民百姓们奋起反抗,反而把一些没来得及逃跑的士兵给缴了械。所谓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兵,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从汤恩伯这些黑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百姓所持的态度是非常心狠的。但在抗战结束后,心狠的汤恩伯在对待日本军人的时候,却充满了善解人意,充满了人道情怀,完全是两副模样。


汤恩伯遣返在华日军,一段话让日本军官感激涕零

在抗战胜利后,汤恩伯奉命在上海长江段解除日军的武器,接受日军的投降,并负责遣送在上海的日本士兵跟平民返回日本。在这些日本军人被遣返的时候,汤恩伯把日军中的十几名军官叫到了身边,并宣读了一番令人感动的告别赠言。接下来放上原文,让大家来看看汤恩伯的赠言是多么感人肺腑。汤恩伯对日军俘虏的赠言: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互相辅佐。

两国人民亦同种同文,合则共存,分则俱亡。多年血战,两败俱伤。忆往昔之苦难,非拥泣不能以慰吾兄弟之悲痛。而今刀枪入库,送君还乡,他日定携玉帛以迎还。这段话多么令人“感动”啊!对于日本军人来讲的确令他们感动,毕竟他们在中国侵略了14年,让中国伤亡了三千多万人民,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汉口大轰炸、重庆大轰炸、上海大轰炸等屠杀行为,让中国上亿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了14年。


汤恩伯遣返在华日军,一段话让日本军官感激涕零

相对的,如果汤恩伯的这番话也能对河南老百姓们讲一讲,相信河南的老百姓们也会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毕竟直到抗战结束,汤恩伯还没有就他所带领的军队抢劫河南老百姓粮食一事作出过公开的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