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波動的最重要因素是股票背後所代表的公司?

1

格雷厄姆認為分散化有很大的優勢。分散化並非只是降低失誤的可能性,還會增加正確選擇的機會。賈森·茨威格將其作如此演繹:在市場這個巨大的草堆之中,只有少數的幾片針葉會持續帶來真正鉅額的收益。你擁有的草堆越大,你就越有機會發現其中的某一片針葉。若你擁有整個草堆,必然就會發現每一片針葉。

2

大多數證券分析師都力求挑選出在將來有最好表現的股票——主要從市場行為來衡量,同時也考慮到利潤的發展。格雷厄姆懷疑這種做法能否收到滿意的結果。他建議分析師完成這樣的工作:尋找幾個例外或少數的例子,從而相當有信心地斷定其價格大大低於其價值。……以便在一定時期獲得令人滿意的總體結果。

3

相對於股票反映出的內外價值而言,除了處在牛市的上升期外,許多時候的許多股票都可以按適中的價格買進。但是,許多人更喜歡集中購買更有誘惑力的股票。對此,格雷厄姆斷言,這些居於中間位置的股票售價在總體上一般都會大大低於其獨立決定的價值。並且,市場的偏好能夠給它們帶來安全性。

4

“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備受青睞者,將來卻可能日漸衰朽。”這句來自賀拉斯《詩藝》中的話在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中被置於首頁,極具深意。在長達百餘年的股市裡屢試不爽,但是絕大多數人卻仍然將信將疑,或者是一時信了過段時間又忘了,而完全不相信更是眾之又眾。

5

投資者通常的頑症是“錢燒口袋漏,一有就不留”。因此本傑明·格雷厄姆認為,他的《證券分析》正是給那些保守的投資者以不斷地提醒,從而吸收1931—1933年及以前金融市場崩潰的教訓。他說,對於“投資品”,只有當投資者以斯賓諾莎所說的“居安思危”的態度去挑選它們時,才有可能做出穩健的選擇。

6

價值投資的目的是獲取長期讓人滿意的利潤,不是總是或幾乎總是要壓倒對手。價值投資也考慮表現,但重要性不是百分之百。價值投資會忽略個人證券安全的市場風險,他們考慮的是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比起其他人,價值投資者發生災難的可能性要小:他們不太可能成為詐騙的對象,也不會持有過多的槓桿融資。

7

留心一下,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的,我們從市場中學到的關於人性的內容要比股票的本性的內容豐富得多。投機者隨著價格的上漲而越來越樂觀,隨著價格的下跌而越來越悲觀。明知投機會賠錢,但仍然一如既往地參與。而實際上,“在投機方面的培訓,無論多麼精妙多麼全面,對個人來說都是埋下了不幸的根源。”

8

《證券分析》重點闡述的是如何區分投資和投機,如何確立穩健而可行的安全性檢驗,及如何理解普通股股東及高級證券投資者的權益。如何研判企業的發展前景不涉及,因為格雷厄姆認為這一主題鮮有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他要重點闡述的是如何發現廉價證券的技巧,因為它顯然超過了整個投資領域中所佔有的重要性。

9

金融市場最不尋常的特點就是被純粹的心理因素控制。許多時候推動力量並不只是某一批投機客,而是整個金融界。看看格雷厄姆描述的股票市場的“瘋狂狀態”,就可以明白“投機如山嶽一樣古老”的深刻含義了。過去是那樣,現在仍然還是那樣。在一個投機盛行的大環境裡,要想遵循保守的投資準則有多麼的難。

10

格雷厄姆堅持認為,投機現在是,而且永遠將是市場的一部分。專業人員的最大失敗在於他們無法區分投機和投資。如果連專家都不能區分,那麼個人投資者又怎麼能做到呢?格雷厄姆警告大家,投資者面臨最大的危險是已經養成了投機習慣,而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11

巴菲特說,他從不預測股價,也不對未來如何處理股票做任何計劃。他在19歲時閱讀了《聰明的投資者》,從中得知導致股價波動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並不是每天、每個月、每個季度的股價波動,而是這隻股票背後所代表的公司。這個原理在中國和美國是一樣的,即使自己生長在中國,也可以取得成功。

12

巴菲特在投資時通常會關注三個因素:一是瞭解市場需求,尋找誰能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這需要有足夠的信息和證據證明公司未來能否在這個行業裡站得住腳。二是看競爭優勢,而這首先是人,他們要有足夠的精力和智力,充滿激情,有抱負和遠見。三是充裕的現金流。有這三者,“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