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诸葛孔明”的福州人,因为执念走上汉奸之路

号称“诸葛孔明”的福州人,因为执念走上汉奸之路

号称“诸葛孔明”的福州人,因为执念走上汉奸之路

人物:郑孝胥

他是清末“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诗书双绝,文武双全,可谓全才。他有著名的三大预言“大清亡于共和、共和亡于共产、共产亡于共管”。

他叫郑孝胥,福建福州闽侯人,宣统帝溥仪退位后,以大清遗老自居,时刻企图复辟满清,后跟随溥仪到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并出任总理。

号称“诸葛孔明”的福州人,因为执念走上汉奸之路

一、

清朝末年,福建福州人才辈出、英才济济、各领风骚,郑孝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郑孝胥,诗书双绝,文能挥毫泼墨、武能带兵打战,诚可谓文武全才,当世无双。

近代著名学者金梁曾撰文评价道:

久闻诸葛大名垂,笔法乃同兵法奇。偶见卧龙一鳞爪,苏龛墨宝海藏诗。

郑孝胥书法苍劲有力,举世闻名,观者皆赞叹。

金梁先生不仅以其书法与兵法相提并论,更称其为诸葛孔明,足见金梁先生对郑孝胥的才能之佩服与推崇。

二、

郑孝胥虽有“卧龙”之雅称,但在光绪一朝却并不得志,尝为封疆大吏之幕僚,出谋划策、行张仪、苏秦之能。

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清政府任命端方为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入川平息风波。端方自觉此次入川困难万方,遂致电尚书盛宣怀,希望能的一人才相助。

端方目的是希望借此次机会,将盛宣怀的幕僚郑孝胥挖走。但盛宣怀看出了端方的意图,于是以“北京少公不得,湖南想可不往”而拒绝。

可见,当时郑孝胥才能极为被人认可,是个抢手货。

号称“诸葛孔明”的福州人,因为执念走上汉奸之路

我国的交通银行四个大字是郑孝胥题写

三、

郑孝胥虽不被清廷重用,但名声在外。在清末文坛上,郑孝胥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负如张之洞等人,也不得不叹服“自明以来皆不能及也”。

同为“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陈衍,曾对清末诗坛颁布了一份排名,第二名正是大才子郑孝胥,而第一名却是空缺,完全有一番“我认第二,无人敢认第一”的既视感。

郑孝胥不仅诗为一绝,文章更是冠绝当时。读者皆叹其文笔风流,一时无两。清流派代表人物黄体芳对着郑孝胥的文章赞到:

此调成《广陵散》矣,场屋中未必无知音者,不宜降格,然亦不可愈唱愈高耳。

郑孝胥不仅冠绝当世,书法更是当世一流。

辛亥革命之后,郑孝胥以满清遗老自居,发誓不当民国的官,不承认民国的年号,其诗文书法落款时间全用宣统年号。

隐居在上海之时,以卖字为生,时年郑孝胥一个字可卖二三十两,而当时清华北大的教授一个月才两三百两。

所以,只要郑孝胥愿意,他完全可以月入千两,成为一方土豪。

但,郑孝胥志不在此,他一心想要复辟大清,对辛亥革命嗤之以鼻、痛恨无比。

曾撰写文章批评幸亥革命“猖狂暴乱,邪说横行,不仁不义,无礼无法”。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后,郑孝胥满腹愤慨,誓为大清守节。

号称“诸葛孔明”的福州人,因为执念走上汉奸之路

四、

大清虽亡,郑孝胥的春天却刚到。

同以大清遗老自居的福州老乡陈宝琛,将郑孝胥引荐给了还暂居在故宫里的溥仪,64岁的郑孝胥终于等来他人生的巅峰时刻。

溥仪见到郑孝胥后,如遇救命稻草,妄想复辟大清有望。于是便任命他为“任懋勤殿行走(皇帝老师)。不久之后,郑孝胥起草各项“复辟”计划。

这些计划非但没有让溥仪看到希望,因复辟计划需要大量开支,使得溥仪在故宫的生活捉禁见肘。

就这样郑孝胥“引咎辞职”,开始了一个人的放逐生涯。

号称“诸葛孔明”的福州人,因为执念走上汉奸之路

五、

然,北京政变,冯玉祥赶走了住在故宫里的溥仪,被迫移居天津。

郑孝胥听闻溥仪宜居天津的消息,便从上海赶往天津见溥仪。

时值,日本欲在东北培养代理人,彼时张作霖不合作,日本人操纵皇姑屯事件,害死了张作霖。

日本人想到了溥仪,在日本的诱惑之下,溥仪与日本人一拍即合,也得到郑孝胥的认可。

然而,作为帝师的陈宝琛却极为不认可,认为与日本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北上东北容易,想要会来就难了。

郑孝胥却反驳,东北是为大清龙脉所在,日后必定东山再起。

就这样,郑孝胥开始误入歧途,开始了他汉奸生涯。

到东北之后,郑孝胥向溥仪陈诉了他的三大预言:“大清亡于共和、共和亡于共产、共产亡于共管”。

郑孝胥主张依靠日本人的力量,他日必可重回紫禁城。

以郑孝胥的路线,大清若要复辟成功,必然要实现共管,即与列强一同管理中国。

如果说,招商引资,中外合资搞搞企业,那也就罢了。但郑孝胥却将这一主张上升到了军政行列,已然是出卖国家主权、出卖国家尊严,坐实汉奸之名。

六、

1938年,郑孝胥逝世于长春,一辈子以复辟大清为己任,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换取大清国运绵长。

就这样,一个诗书双全,文武全才的大才子,一失足成了汉奸,晚节不保,着实令后人惋惜慨叹。

假如,没有那份复辟大清的执念,也许有时另一番景象。

号称“诸葛孔明”的福州人,因为执念走上汉奸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