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寡妇的福与祸

有个寡妇,她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许是命运安排,也许是缘分。她和所有人一样,祸福也在朝夕之间。我们来听听这个寡妇的故事吧!

在如花貌美的年代,她嫁给了一个船长,船长的父亲有十个孩子,五个男孩五个女孩,船长是儿子中的老二。相比其他孩子,这个船长很特别,他不仅仅是孩子中个子最高的,而且也是言语表达和幽默感里面做厉害的。在那个肉少人多的大锅饭年代这个还是很重要的。高挑的个子和流利的口才也许是这个男生当上船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50年代,家里有个在合作社上班的就会很满足,而这个男人却在县城唯一的一个渡口上班,还当上船长。这意味着他不用像别的人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他不用到了点就要去离家走路3个小时外的大山了砍柴,他不用到了傍晚还要起放鸭子,他只需要稳稳的握住那个船舵,他就握住了他的人生!

他们结婚了,可能很风光。寡妇那个时候是细皮肉嫩的,也许寡妇的家人十分疼爱,他并没有太多需要劳累,也许她有地主背景。。。很快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是个男孩。很受家族的喜爱,很受爷爷的喜爱。这个孩子也被宠爱长大。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没有再生,领养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和男孩的年差距不是很大。一儿一女,这样的 四口之家就这样建立了。船长很喜欢喝酒,每顿都得来点小酒(却不知这确是要的他的命的嗜好),面对这个,在他面前的这个女人也没有办法根本无法劝阻。只好任凭。其实寡妇一生都是个很顺服的妻子天性柔弱,不会太多违背船长的意愿(如此顺服的女子,在我的这个时代里已经很罕见了),对于船长的信任和接纳也在他平常的安静里能看到。他们的小幸福就是在这条路上,老船长骑着他的小摩托,载着这个女人去上班。堤坝两边的风景一直在变,仿佛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没有因为婚姻的长久和琐碎的细事而带来什么影响。

改革开放了,时代变了,形势也不一样了,需求也跟不上了。船长放下了他的舵,带着一家子去云南了。他们在那里开始做起了小买卖。买卖还不错。寡妇越来越像贵妇人了。胖胖的身躯,白白的皮肤。还戴起来了金首饰。那个时候也许很多人心里默默的羡慕着她。不仅是这外在的荣美,还有那来自老船长的爱怜和保护。她是媳妇里罪胖的,也是最享受福的。那个时代的福气和我们这个时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个年代的女子,以及他们要在家里附上的劳苦真的不可想象。我很爱听我爸爸妈妈的年轻的时候的故事,随着年龄增长越听心越酸。真不敢想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他们的抗压抗劳抗耐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视!而这个寡妇就是这样确实的享受着别的女人没有享受的福气。更大的福气是。买卖做起来后的不多久。船长在大山里给自己的儿子找了非常漂亮有勤劳的妻子。憨厚淳朴勤劳是对这个来自大山的外地媳妇做好的评价和认识。“最勤劳的女子”是来自整个家族的荣誉称号。随着儿媳的到来,儿子的家庭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船长却顾念起来那遥远的家乡!

就在那年,他带着妻子和儿子的家庭回家乡了,把这个勤劳的媳妇带回去了。就在这个时候船长和他的爱妻也迎来自己的孙子!这真是让人要兴奋的消息。四世同堂不是一个传说,就这样在船长的家族里传开了,实现了。众人欢呼众人欢庆,上了年纪的太爷爷和太奶奶更是面对曾孙的时候爱不释手。寡妇的位置在婆婆公公那里也有被更新了升级了!这个小家伙的到来给整个家族都带来了喜庆,这是连外族和邻乡的人都是很羡慕的,在那样不大的村庄里这样的消息被传播的很快,速度也不亚于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就在这样喜庆的声音中,老船长做了个惊人的决定。放弃生意,做回老本行。掌舵!

我知道。是因为船长孝顺,一心记挂着七十好几和八十好几的爸爸妈妈。所以决定不出去了,意味着经济的收入上会有很大的变动。应了那句老话,父母在不远游! 回船上了,政策也好了,刚好船长的资质老,凑了钱还分到了县城的房子。这也是个不小的幸福。“爷爷”“来来”,“老爷爷”“老来来”。这个甜甜的声音就充满在那几间老宅之间。他们的小幸福还是在这条路上,老船长骑着他的小摩托,载着这个女人去上班。堤坝两边的风景一直在变,仿佛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没有因为婚姻的长久和琐碎的细事而带来什么影响。而唯一变了就是他们的中间多了个可爱的小家伙。

每天的清晨傍晚,这两小小的摩托车,承载着寡妇所有的幸福。心爱的丈夫和可爱的孙子。她真的很幸福,比很多很多女人都有福气。

一个寡妇的福与祸

一个寡妇的福与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