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會當官的官員——徐世昌官場八字祕訣

歷史上,曾為晚清封疆大吏而後出任民國總統的人,只有袁世凱與徐世昌。袁世凱因稱帝而臭名昭著,徐世昌則鮮為人知。事實上,在清末民初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號要角。他是晚清的進士,還在民國時獲得過巴黎大學的博士學位,可謂學貫中西。在晚清,他位極人臣,做到軍機大臣、太傅銜太保;進入民國後,他做過袁世凱的“國務卿”(內閣總理),後又當了四年民國大總統。

史上最會當官的官員——徐世昌官場八字秘訣

徐世昌是袁世凱的老鄉,1855年生於河南衛輝,字卜五,號菊人。他的仕途之路也是從結識袁世凱開始的。光緒五年(1877年),徐世昌在河南淮寧縣任文案時,結識了袁世凱。袁世凱當時非常傾慕徐世昌的才氣,而徐世昌則認為袁世凱是一個有大志的人,相互傾慕之下,兩人遂結為金蘭之好,徐世昌大袁世凱四歲為兄。青年袁世凱輕財好義,他在得知兄長徐世昌無錢赴省應試後,慷慨解囊,贈送了100兩銀子給徐世昌作為盤纏,以壯其行色,而徐世昌也確實是個才子,他在隨後的科舉考試之中先中舉人,後中進士,最後成了翰林院編修。

史上最會當官的官員——徐世昌官場八字秘訣

徐世昌在小站待了兩年多,工作非常勤奮。自學了軍事及英語後,他提出了比較完整的近代化軍事理論,制定了一系列中西結合的軍制、法典、軍規、條令及戰略戰術原則,並對小站新軍進行訓練及教育,成績卓著。他所做的這些奠定了自己在北洋系中僅次於袁世凱的地位。可以說,中國軍隊走向近代化的歷程中,徐世昌功不可沒。

史上最會當官的官員——徐世昌官場八字秘訣

徐世昌為人處事十分謹慎,他既能迎合潮流,大辦新政,亦不疏遠舊派、權要,可謂兼收幷蓄,廣結廣交,左右逢源,上下暢通,因此而贏得了“水晶狐狸”的雅號。徐世昌不僅深得袁世凱的信任,也受到了清政府的賞識,先後出任了首任巡警部尚書、首任東三省總督、郵傳部尚書、內閣協理大臣,並被授予太傅太保的官銜,在實際上與名義上,徐世昌都達到了清朝官職的最頂點,是清朝歷代的漢族大臣中職位做得最高的。

辛亥革命時期,徐世昌與袁世凱重新聯手,兩個人可以說配合得天衣無縫。袁世凱出山、逼宮、掌權三部曲,導演都是徐世昌。所有人都認為,徐世昌把袁世凱捧上總統的寶座後,國務總理一職非徐世昌莫屬。此時,他卻急流勇退,退隱到了青島。

直到二次革命後,袁世凱再次請徐世昌出山任國務卿之職,他才正式由幕後走到前臺,入京當上了袁世凱的國務卿。老練的徐世昌此時同意出山,是因為經過兩年觀察,他確定袁世凱的位子真的坐穩了。這充分顯示了他在官場上老到的一面—改朝換代、時局不明,不看清楚,絕不輕舉妄動。

在北洋軍閥各派系的鬥爭中,徐世昌慣以元老身份作為居間調和者出面因勢操縱。徐世昌幾經官場磨鍊而成為不倒翁,其為政之道就在於精通黃老之術,而極盡縱橫捭闔之能事,在大是大非的緊要關頭,他常常能夠城府在胸,內斂不張,心中之事不為旁人所窺,是一位玩弄政治的高手。

徐世昌自己總結為官之道有八個字,即“圓通”、“沉穩”、“柔韌”、“機警”。

所謂“圓通”,是指講話要留有餘地,做事要容許轉圓,待人要不即不離,做事要八面玲瓏。他有天津、河南、浙江三個籍貫,而這三地在晚清都盛產官僚,他處處聯繫鄉誼,對其縱橫官場大有幫助;他本與袁世凱等北洋派關係緊密,卻又傾力結交南洋的張之洞;他助袁世凱訓練新軍、治理直隸,甚至改朝換代,卻又與滿清皇族稱兄道弟……這些都是他“圓通”的表現。

所謂“沉穩”,是指遇事故守緘默,或故為迴避,不即刻表態,沉著觀變,不到十拿九穩,從不輕易出手。他平時遇到小事,經常唯唯諾諾,似有懼意;但大難當前,卻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風範,能當機立斷,不怕危險。比如辛亥年他幫袁世凱向朝廷討價還價,其實風險極大,但他毫無畏懼。

所謂“柔韌”,是指能以柔克剛,以退為進,徐圖東山再起,絕不一蹶不振。清亡後和袁世凱稱帝時,他兩度退隱田園,卻終能兩度再起,便是“柔韌”的表現。

所謂“機警”,是指對局勢變化的敏感,時機未至則耐心等待,時機成熟則迎頭把握。在張勳復辟的過程中,這一性格體現得很明顯。

徐世昌秉持這八字原則,在清朝和民國官場左右逢源,最終登峰造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