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公元前494年,越國攻打吳國,越國戰敗後被迫向吳國求和請降。為表示臣服,越王勾踐在范蠡的陪同下到吳國為奴。

在吳國,勾踐受盡屈辱後,逐漸贏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三年後,吳王夫差便把勾踐和范蠡放回去了。

回國後的勾踐則下定決心要打敗吳國,報仇雪恥。

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怎麼報仇呢?手下的謀士們各抒己見,包括髮展經濟、訓練軍隊、增強國力等等。當然,這些策略都是對內的,對外的也不能忽略。經他們商議決定:送吳王夫差美女,以此來消磨他的意志,削弱吳國國力。

於是物色美女的重任便落到了范蠡的頭上,而他物色的美女就是史上有名的西施啦。(還有一個叫鄭旦的美女,不過在任務還沒完成時就病死了。)

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夫差見到美女很是高興,他認為這是勾踐盡忠的表現。可他的大臣伍子胥卻認為勾踐別有用心,但是他的話當時的夫差聽不進去。

接著,西施便成了夫差最愛的寵妃。從此,夫差沉溺於酒色之中,不理朝政。雖有大臣勸諫,卻都被他或訓斥,或驅趕,或罷官。

後來大家都知道啦,越國再次伐吳,大獲全勝。

所以人們都說,西施是紅顏禍水,因為她,葬送了整個國家。

人云亦云,紅顏禍水這個標籤妥妥地貼到了西施的身上。

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幸運的是這世間從不缺少清醒的人,面對眾口一詞的說法,羅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西施

唐代: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國家興亡衰敗自有其時運,吳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們國家滅亡的呢?

如果西施知道怎樣顛覆吳國,那麼後來讓越國滅亡的又是誰呢?

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羅隱反對嫁禍婦人的態度是一貫的。還記得那個以禍水之名死於馬嵬坡下的楊貴妃嗎?羅隱也還她公道:

帝幸蜀

唐代:羅隱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於馬嵬坡縊殺楊妃以塞天下人之口。這一回他再次釀成禍亂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說來世人也真是奇怪,因為當權者的墮落與無能而導致的國家興替到頭來卻全賴在一個無兵無權的女人身上。只是因為她是紅顏嗎?

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