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上將之子:父親說別在意當多大官,要緊的是給人民做多少事

【撰文/王梅梅 統籌/陳威】2009年10月13日下午14時45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呂正操逝世。這是57位開國上將中最後一個離開人世的老將軍。1941年毛澤東曾給他領導的冀中抗日根據地題字:“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模範,堅持人民武裝鬥爭的模範”。

近日,大白新聞上門拜訪了呂正操之子呂彤羽,並受到他熱情接待。年過七旬的呂彤羽深得父親“真傳”,當天上午10點鐘見面時,其已經從外面游泳回來了,氣色極佳。說起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呂彤羽提到,父親常常跟他說:“別在意當多大官,最要緊的是為人民辦多少事”。

呂正操上將之子:父親說別在意當多大官,要緊的是給人民做多少事

呂正操對平原游擊戰具有開創性作用

“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三件事。”這是呂正操將軍對自己的總結。呂彤羽認為,父親晚年時與幾百位冀中老同志編寫了完整的冀中抗戰資料,在此基礎上出版了《呂正操回憶錄》,這是他做的第四件事。冀中抗戰是我國抗日戰爭中重要的一部分,這套回憶錄資料翔實,可作為研究中共抗戰歷史非常珍貴的史料。

1905年1月,呂正操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唐王山後村,南滿鐵路就在村後經過。日俄戰爭後南滿鐵路被日本霸佔,少年時代的呂正操,目睹和經歷了日本侵略者對家鄉人民的壓榨與殺害,就從小立誓要當兵殺鬼子,把原來老師給他起的名字“呂正言”改為“呂正操”。

1922年春,在遠親的介紹下,呂正操加入張學良部隊。因其比較聰明,被張學良推薦考進東北講武堂。從1922年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呂正操都屬於東北軍隊伍。中原大戰時期,張學良主力部隊駐守關內,呂正操所在的647團駐防北平,呂擔任城防司令。1935年6月,漢奸的鐵甲車隊勾結日寇企圖侵佔北平,呂正操指揮部隊炮擊鐵甲車,叛軍即行後退。然後在豐臺斷其後路夾擊圍殲,對方全部覆滅。此次一戰,受到美國駐北平領事館的關注和稱讚。在年底的一二九學生運動中他的部隊還保護了學生隊伍。

保衛永定河、激戰梅花鎮是呂正操指揮的比較有名的戰役,從1933年起,呂正操已和共產黨有了密切聯繫。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國民黨軍從華北前線南撤,讓東北軍殿後掩護,呂正操部隊在永定河設防阻擊乘橡皮筏子渡河的日軍。據呂正操戰友李長寬(在世)著文回憶,永定河一戰,消滅的日本鬼子比之後的梅花鎮一戰還多,大大增強了部隊的抗戰信心。

另一場戰役就是在梅花鎮了。石家莊市藁城市區的梅花鎮有一座梅花慘案紀念館,就和此次戰役有關。1937年10月9日,呂正操南撤至藁城梅花鎮一帶,組織了一次阻擊戰。當時日軍未做準備,呂正操所在部隊有相當一部分共產黨骨幹,雙方經過激戰,我軍殲敵800多人。戰後,部分當地老百姓未跟著部隊撤退,日軍報復,大開殺戒三天三夜,五分之三百姓無辜慘死。這次戰役激發了冀中老百姓的抗戰激情,加上冀中黨的基礎好,李大釗、第一個黨支部都在此......這些先決條件為冀中根據地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梅花鎮戰役後,呂正操脫離東北軍,改編成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自衛軍”,率部繼續向冀中腹地高陽一帶進發,他們沿途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和地方黨聯繫起來,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冀中抗戰的主力。

在呂正操的領導下,冀中抗日軍民面對極端險惡的環境,機智勇敢地堅持敵後武裝鬥爭,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雁翎隊”等平原游擊戰戰法,為我黨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呂彤羽說:“為什麼搞得這麼好?因為有人民的積極參與。這種作戰方式不同於國民黨的正規戰,我父親有句話叫‘人民永遠是靠山’,聶榮臻也說過,‘有人民做靠山,比大山都可靠’。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山鬼子也可以靠,但是人民靠山唯我軍獨用。”

雖然梅花鎮戰役打了一夜,事實上呂正操做了6年準備工作。在此期間,他逐漸意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真正打鬼子。1937年5月,呂正操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直到1942年岡村寧次“五一”大掃蕩之前,這段時間是日軍進攻最猖狂的時候,呂正操駐守冀中,堅持抗戰,對平原游擊戰起到了開創性作用。

呂正操夫妻伉儷情深

據呂彤羽介紹,自己的父親與母親是通過組織工作走到一塊的。

呂彤羽表示,之前父親的第一任妻子曾負責管理東北軍647團留守處,為共產黨提供資源,諸如電臺、武器等。1939年,留守處被蔣介石直接抄了,呂正操曾直接打電報質問蔣介石。

當時呂正操的家庭關係成為組織關心的大問題,組織為呂正操介紹了一位愛人——劉沙,區委書記黃敬作了很多工作。

據劉沙回憶,一天,黃敬託人捎給劉沙一個紙條,上寫:“老呂想追你,望你找他談一談。 ”劉沙惶惑不解,衝口而出:“怎麼可能呢? ”心想自己和呂司令怎麼能談到一塊去呢?

後來,黃敬找到劉沙,說:“不可能也得談談嘛。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呀? ”

劉沙是個開朗大方的人,去就去吧。帶著“不可能”的想法去了。呂正操對她說:“我們交換交換意見,談談彼此的觀點,誰也不能勉強誰嘛。 ”劉沙開門見山地說:“我認為我們不可能。因為跟大人物在一起,我受不了拘束,距離太大,我不習慣,恐怕合不來……”“什麼大人物小人物的,都是共產黨員,能有多大距離? ”他打斷劉沙的話,“說來說去,還是要擺開自己的觀點、想清再下結論嘛。 ”

兩人開始講些大道理,從馬克思主義的戀愛婚姻觀點,談到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生活。兩人取得共識:男女雙方必須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夫妻間應坦率、真誠,來不得半點勉強。此後,他們敞開思想,多次深談。劉沙還去找黃敬瞭解呂正操的婚史、生活作風等。

慢慢地,固執而矜持的愛情防線終於被突破。由相知到相愛,最終結為伴侶,風雨相伴,他們的愛情大樹始終根深葉茂。

結緣鐵路,呂正操一家與蘇聯專家成世交

新中國成立後呂正操任鐵道部部長、鐵道兵政委、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1958年,呂正操受命擔任鐵道部代部長。遠在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他就開始主管鐵路運輸。

1946年,四平戰役中,我軍撤退時,林彪讓呂正操炸了松花江大橋,當時呂正操是松花江保衛戰的司令員,1947年我軍反攻時又要修橋,我們沒有專業的鐵路建設專家,呂正操和林彪聯名給斯大林打電報,斯大林馬上派交通部長帶專家西林等協助我們修復了松花江大橋。1948年,呂正操和陳雲一起參加了通車典禮。

據呂彤羽介紹,武漢長江大橋也是西林參與修建的。“西林和我們一家人關係非常好,他的孩子和我妹也是好朋友。”呂彤羽為大白新聞展示了兩家人一塊遊玩的合照。

上世紀末,有人認為發展高速公路是最重要的,鐵路已經過時了。對此,經過調研後呂正操給中央打報告說:鐵路適應中國國情不過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江澤民批覆給國務院說:老領導的話還是要認真聽一聽的。呂彤羽說,自己父親直到去世,一直關心著鐵路的發展。如今中國高鐵的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大好形勢都與鐵路建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呂彤羽曾婉拒提升機會,一心搞研究

大學畢業後,呂彤羽從事軍事科學研究。父親鼓勵他一心一意搞技術工作。呂彤羽說:“我曾擔任過防空武器研製的指揮,如今這個武器列裝部隊,達到世界級水平,榮獲了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呂彤羽現在是國家副局級幹部,曾經有院領導找他談話,建議他去其他所當所長,職稱能再升一級。呂彤羽將此事告訴父親,父親說:“人,不在當多大官,要緊的是給國家做多少事。在歷史上站得住腳的是為國家和人民所作的貢獻,而不是當多大官。”呂彤羽聽了父親的話,婉拒領導建議,一直在原所當副所長直到研製任務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