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作者備受鼓舞:有了《規定》幹事一目瞭然

近期出臺的《武漢市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治理若干規定(試行)》系統集成武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經驗,對社區治理工作作出制度化安排,在武漢市基層工作者中引起熱烈反響。連日來,不少社區工作者表示,《規定》釐清思路、鼓舞幹勁,將推動武漢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再上新臺階。

今後社區治理該怎麼做?如同撥雲見日,一目瞭然

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黨委書記董守芝說,有了《規定》,她覺得幹事一目瞭然了。她從事社區工作25年,一直苦於沒有系統的文件指導工作,自己覺得在工作機制、工作方式等方面還有認識盲點。《規定》明確了社區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並規定了社區大黨委如何依法依規統領工作,在組織、發動、凝聚群眾和各類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方面給出了良方。“如何有效發動群眾力量?如何服務群眾?《規定》給出了科學回答。”

武昌區南湖街中央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淑靜認為,《規定》既是武漢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措,又是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模式的新探索,為指導基層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描繪了線路圖,必將對武漢市今後的城市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創新產生積極影響。

江岸區眾治公司“紅色物業”大學生張殿華說,《規定》的出臺有利於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社區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戰鬥堡壘作用,還有利於解決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更好為居民提供全面精準精細化的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多網融合”“六類服務”,有效打通難點與盲區

“社區治理有三難:力量整合難、信息共享難、服務評價難。《規定》為街道和社區破解‘三難’問題提供了有效破解方法。”武昌區水果湖街黨工委書記黃豐宙認為,《規定》的最大創新之處在於,提出按照“工作力量全進入、群眾需求全收集、分類分級全解決、服務過程全評價”的“四全”要求,依託社區網格化服務信息平臺,將群眾訴求全面收集、分類處置、及時反饋,為群眾提供全面精細精準化的服務。

青山區紅衛路街黨工委書記餘東捷對《規定》提出暢通居民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感觸最深。他說,目前,青山區紅衛路街大力拓展“順順吧”服務功能,實行每日接待群眾來訪制度,每週街道與社區幹部、律師、民警、社區民調主任等排班進駐社區,隨時解決居民群眾反映的問題,有效地將基層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這充分說明,這部法規是實踐經驗的總結,科學、管用。”

“六大服務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抓住了老百姓新時代的新期待。”在張淑靜看來,《規定》最大亮點是在強化社區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框架內,落地生根在政務服務、法律服務、生活服務、文體服務、關愛服務、黨員服務上,充分體現了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治理的深度、力度和溫度。

董守芝說,以往社區工作與黨建工作時常脫離,社區大黨委只能協商議事,無法統領工作,對於社區治理難題,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規定》的創新之處在於,確立社區大黨委的統領地位,對於處理社區各類問題,更有抓手、更有力量。

張殿華認為,《規定》科學劃分社區治理網格,促進黨建網格、綜治網格、物業網格、城建網格、城管網格、執法網格等多網融合,非常具有創新精神。“通過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科學劃分社區網格,責任明確,不僅促進了聯動與協作,還有效解決了傳統治理網絡存在盲區的問題。”

激發幹事熱情,以釘釘子的精神為群眾造福

“這部法規提醒我們,要用‘釘釘子’的精神,久久為功。”張淑靜說,下一步,她要領導社區在落實加裝住宅戶外電梯、解決社區停車難等居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上下功夫,同時積極探索基層民主協商方式,解決養雞種菜、飛線充電、油煙噪音擾民、私裝地鎖等居民“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