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三麻子”,寫《徐策跑城》為什麼有洋河出現?

在京劇經典曲目有“徐策跑城”一折,有唱詞唱道“薛剛在洋河把酒戒,他爹孃壽辰把酒開。三杯入肚出府外,惹下滔天大禍災。”在戲曲界頗為經典,也是戲迷容易有疑問的地方,按照歷史常識來說,薛剛反唐的故事背景是在長安,為什麼在跑城段會出現了數千裡外洋河,而且時間也有點出入,似乎有種“關公戰秦瓊”的意味,這是為什麼呢?

這還要從“徐策跑城”的作者說起,背後也與其悲慘遭遇有關。

京劇大師“三麻子”,寫《徐策跑城》為什麼有洋河出現?

(京劇名段——徐策跑城)

“徐策跑城”取材自乾隆年間如蓮居士的演義小說《薛剛反唐》,後經過京劇大師王鴻壽,編成京劇曲目,搬上了京劇戲臺。王鴻壽本是江蘇南通人士,16歲至“小福壽班”拜師學京戲,藝名“三麻子”。

王鴻壽本出身官家,其父為清水道糧運官,駐通州,後來因事被誣陷,家庭遭滅門之禍,整個家族無一倖免。王鴻壽因為年紀小,混亂中得到父親戲班好友搭救,在戲班掩護,藏身衣箱之中,逃出虎口。從此隱姓埋名,跟隨戲班遊走江湖,以賣藝為生。期間週轉於江皖滬戲曲界,此時對其藝術積累和民情民風捕捉並將之融入戲曲中,有重要作用。同時其也將民風民情融入藝術創作中,在京畿洋河大麴是江南名酒的代名詞,而在江皖滬,洋河大麴盛名更是顯赫,王鴻壽對之瞭解甚深,於是對其創作“徐策跑城”一折有了重要影響。

京劇大師“三麻子”,寫《徐策跑城》為什麼有洋河出現?

(周信芳老師演繹的徐策跑城)

“徐策跑城”是“薛剛反唐”最具戲劇性一折,唐時薛仁貴之子薛丁山為奸臣張臺(張士貴之子)所害,全家抄斬。薛丁山的長子薛勇、次子薛猛囿於封建道德,並斬於市。其實,王鴻壽和薛剛的命運類似,都是家族被奸人所害,然後滿門遇害,僅剩自己倖免。“徐策跑城”一折,薛剛的養父徐策,在聽說薛剛反唐後,不顧年邁,跑上城觀望,見薛家兵精馬壯,隨後連馬也不騎,轎也不乘,飛跑入朝,代其雪冤。並迫使朝廷殺了當年在元宵節與薛剛無理取鬧,致使薛家滅門的奸相張天佐之子張泰。

有戲曲學者認為,王鴻壽在寫“徐策跑城”一折有兩個點令人關注,一是王鴻壽當時演的正是薛剛養父徐策,借戲明志,想要為家族平反的心態,隱含王鴻壽想要找到徐策這樣家族恩人,能夠為自己家族雪冤的幻想;其次是對於洋河酒這樣跨時空的融入戲曲,利用其時代的洋河大麴為楔子來借古諷今,其中隱含“物傷其類”的悲情,也有借戲發洩家族悲情的苦悶

京劇大師“三麻子”,寫《徐策跑城》為什麼有洋河出現?

(京劇大師王鴻壽表演圖)

藝術上,“徐策跑城”創作加入其早期徽班積累的風格,唱高撥子,通過舞蹈刻畫人物性格。清同治十年前後,在上海慶樂、天仙、天樂、丹桂等茶園搭班。王鴻壽演的《徐策跑城》別具一格,臺下掌聲不絕,譽滿京劇舞臺。

王鴻壽把徽調的“吹腔”、“四平調”、“高撥子”融入京劇之中,注重表演,在身段動作和“工架”方面大膽創新,成為南派京劇創始人之一,奠定自己清末京劇界一代宗師的地位。

清朝晚期,京劇廣泛流行於北京、天津、上海及江浙皖一帶,也是官家貴族以及文人子弟最愛的消遣形式,其中出現洋河酒,同樣足見洋河在那個時代的名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