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在书法的学习中,楷书绝对是所有学习书法的小伙伴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但书法最初并不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哪怕到了法度严谨的唐代也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的过程的,本期书扬文化就来带小伙伴了解一位初唐楷书发展的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虞世南。

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虞摹兰亭序》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cm,横57.7cm。

虞世南,南朝越州余姚人(今杭州人氏),字伯施,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授银青光禄大夫,曾主编过类书《北堂书钞》。同为“四大家”的虞世南比欧阳询小一岁,两人自幼年至壮年皆生活于南朝陈至隋朝,晚年始入唐,工于诗文,以书名世,但是一为叛将之子,一为良臣之后。虞世南深受南朝时风的影响,性格沉稳、严以律己、相貌端正、风流倜傥,与太宗以书为友论证、以书论证,得到其信任和重用。唐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李宗瀚藏本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虞世南虽为初唐时期的大家,但是相对于欧阳询来说传世的作品并不多见,至今我们能看到的仅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及《虞摹兰亭》三种。前二者是他的代表作品,《虞摹兰亭》可信度稍欠,但我们仅凭《孔子庙堂碑》的艺术魅力就可以确立虞世南“一代书法宗师”的地位。此碑为虞世南 69 岁所作,文章主要阐述了唐高祖武德九年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修葺孔庙之事,楷书碑文长达三千字,整篇气势连贯,整饬有法。此碑笔画凝练,笔势方圆并见,结构端正而舒展,笔画之间配合灵便自然,劲健遒美,圆融飘逸,风神潇洒,自开面貌,有文质彬彬之风。

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传)纸本,行书 上海博物馆藏

虞世南书论以“中和”作为审美标准,围绕书法如何“契妙”进行重点论述,《笔髓论》提出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欲书之时,书者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并与神应思彻后,心手相应,“契于无为”。虞世南对于书法创作中心神的重视和对自然无为的崇尚,既是晋人尚意重韵书法思想的继承,同时契合了初唐典正中和的文艺思想,与唐太宗的书法观念相呼应。

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家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也正如在书法方面成就一样,虞世南即是如此,他的《蝉》这首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局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正如他的诗风一样,书风清丽,婉丽生动。

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乍看《孔子庙堂碑》这幅作品,锋芒内敛,气宇轩昂,字字珠圆玉润,似乎不像是刻在石碑上而是像写在纸帛上似的。它成功的体现出虞书的特点:含蓄、生动。此碑外柔内刚,气力沉厚,从容的向外发出,好像在打太极拳,看似漫不经心,但一招一式具有千钧之力,一旦笔到就收,处处恰到好处,没有一点雕琢之气,用笔虽端肃静穆,但仍给人一种动态之感,这一特点正是二王风骨神韵的另一写照。从文书法来看,虞世南兼得二王小楷笔法之精髓。他一方面吸收了羲之书法的简淡和静穆,另一方面吸收了献之结体的偏长与舒展。

初唐楷书的重要人物,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

虞世南《去月帖》拓本 行书 25.7×43厘米 《淳化阁帖》卷四收录 上海博物馆藏

虞世南经南朝、隋而入唐的关键人物,他们在南朝接受书法的训练,并且经历了隋代南北融合这一关键时期,后又在唐王朝生活了 30 余年,足以把他们的影响扩展到这个新生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