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滥吃止疼片,小心不痛比痛更可怕!

菲菲今年27岁,在宁波一家服装公司工作。身材消瘦的她从小胃就不好,现在已是一名“老胃病患者”了。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她的胃疼犯得也更加频繁了。于是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包包里常备止疼片,各种牌子换着吃,可是却发现止疼效果越来越差了,难道胃也有了抗药性?

胃一疼就吃止疼片,无异于“饮鸩止渴”

大部分止疼片都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体内一种称为前列腺素的物质的合成来止痛。前列腺素会使“痛感”信号放大,因此人们会感到疼痛异常。止疼片抑制了前列腺素,就等于减弱或者消除了疼痛感。

胃疼滥吃止疼片,小心不痛比痛更可怕!

但是,前列腺素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作用,就是能够保护胃黏膜,当止疼片引起前列腺素减少时,胃中的酸性消化液就可以刺激并破坏胃壁,造成溃疡、糜烂甚至导致穿孔出血。如果服药者本来就患有胃病的话,那危险性也就更大了。

胃不痛就好了?小心不痛比痛更可怕

不仅如此,如果胃痛时自行服用止疼片,还可能掩盖病情,导致病情恶化。人的腹腔里有很多重要器官,有时很难根据腹痛的部位,自行判断腹痛的真正原因。所谓的胃痛有可能是胰腺炎、阑尾炎、胆囊炎甚至是心绞痛的表现,没有经过详细的检查并不能弄清。

在此基础上,如果盲目地服用止疼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由于服药后掩盖了疼痛的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规律,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可能导致误诊。除此之外,服用止痛药后让病人暂时感觉不痛了,可实际上腹腔内的病变却可能在进一步恶化,比如阑尾炎、胆囊炎可能会坏死甚至穿孔,胰腺炎也可能会发展为坏死。

胃疼滥吃止疼片,小心不痛比痛更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