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川大谈本科教育: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川大谈本科教育: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陈宝生部长与川大师生合影

这几天,四川大学简直是“高朋满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副部长吴岩,北大校长林建华,清华校长邱勇……放眼望去,全是教育界“大佬”。6月21日下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举行。陈宝生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部召开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陈宝生在会上提到了“四个回归”,他说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本科人才?”成为高校大咖们纷纷探讨的话题。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川大谈本科教育: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北大校长林建华

北大校长林建华: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动力

北大校长林建华说:“北大集中了中国最好的学生,我们应当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本科教育。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本科教育呢?根本是能充分释放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林建华还提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改变,大学不再具有知识的垄断地位;人们的学习方式已经改变,课堂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获取场所,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学习与创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社会变化更快,跨界创新更重要,对品德、素养的要求更高。

学生的利益诉求是多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渠道的,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动力,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成长体验与结果。林建华说,大学的任务就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大要走一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之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就是打破边界,释放创造潜能。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川大谈本科教育: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清华校长邱勇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感受有温度的教育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在迅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本科学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诱惑,“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帮助年轻同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本科角隅种,价值引导是第一位的,是育人的根本。

清华大学始终坚持“又红又专”的育人传统,对学生提出的“两个拥护,两个服务”的基本要求,既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上、做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立志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邱勇还提到,2017年清华开始推出的开放交流时间”制度,教师每周固定时间接待学生自由咨询,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与各个领域的前沿学者、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感受有温度的教育。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川大谈本科教育: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川大校长李言荣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 :背书就能考高分在川大成为“尘封记忆”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说,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校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层次和国际化程度等实力集中体现,是最能影射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治校能力的。本科教育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和本,培养一流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使命。四川大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成为四川大学的一张名片,超过9000门功课实现了小班化教学,每个班不超过25名学生。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行开放式命题,实现了非标准答案考试前覆盖。李言荣说,让背书就能考高分在川大成为“尘封记忆”,学校加大了过程考核成绩的比重,把期末考试成绩权重降低到不超过50%,平时成绩的分布在6次以上,100%课程都实现了全过程考试,让期末考前突击在川大成为“过眼云烟”。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川大谈本科教育: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教育部长陈宝生

教育部长陈宝生:严把大学出口关 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毕业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说,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是教育部党组经过认真研究做出的重要决定,改革开放4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是第一次。

陈宝生专门提到了大学生学业负担的问题,他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有调查分析,我国大学课堂的挑战和美国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应该扭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小学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对大学生既要有激励也要有深度,要改变考试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通过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

同时,陈宝生还提到了教师评价的问题。他说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的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这样的指挥棒不利于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