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著120戶村民奔向致富路

領著120戶村民奔向致富路

領著120戶村民奔向致富路

領著120戶村民奔向致富路

領著120戶村民奔向致富路

6月中旬,正是農曆仲夏之時,大地一片炙熱。

然而,任時節變換,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高培村黨翁屯的村民心裡,屯長王貴田總是他們心中特殊的存在:夏日蟬鳴,他是一泓涼爽的清泉;冬日飄雪,他是一爐暖心的火塘。

王貴田,中共黨員,杆洞鄉貴田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近年來,他苦心鑽研林下經濟發展食藥用菌種植技術,並無償將技術傳授給村民,帶動120戶村民脫貧致富,在大苗山深處譜寫了一曲新時代下黨員帶頭致富與帶領群眾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最美讚歌。

不幸貴田他鄉遇貴人

王貴田其實是個不幸的漢子。

家中姐弟四人,他是男孩中的老大。在貧窮中長大的王貴田,能吃苦、能幹事,再加上腦子活泛,逐漸瞄準了生豬養殖的營生。

果然,他一邊熬酒,一邊養豬,收穫頗豐。

然而,因為一些意外,一夜之間,新引進7頭母豬和20頭肉豬盡數死亡。

豬欄成了“傷心地”,不甘如此失敗的王貴田決定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當時,王貴田的外甥在廣西大學讀農學類的專業,這激起了王貴田的興趣:廣西大學是廣西最好的學校,沒讀過大學,能去看看也很光榮。

外甥平時要上學,他便在學校內走走停停,時而“混入”教室旁聽。

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在眾多青春年少的大學生中顯得異常“另類”,這個特殊的“學生”很快被一位姓宋的農學教授注意到了。

一番談話後,高校農學教授與大山農民竟成了忘年交。宋教授一拍王貴田的肩膀:“來我的課堂吧,我教你種植食用菌。”

不屈貴田苦心育菌種

從哪兒跌倒就要從哪兒爬起來!

大苗山是有情的,她賦予了王貴田堅韌不屈的性格。回到高培村,王貴田當年就在山林裡種植了3000多棒食用菌。

然而,大苗山同樣是無情的。杆洞鄉是高寒山區,冬天氣溫低,菌子難長出;開春氣溫回升快,菌子大量繁殖,銷路又不暢通,食用菌接連腐爛……

看到這樣的情況,大家都勸他:“貴田貴田,你不搞田裡的作物,哪能富貴喲!”

王貴田卻梗著九頭牛都拉不回的脖子說:“山林也是田!”

食用菌沒市場怎麼辦?常年在山林裡鑽的王貴田偶然發現,山裡的野生靈芝長得很好,是不是可以培育藥用菌?這個價格更高,且有銷路!

在廣西大學旁聽過的王貴田知道,藥用菌和食用菌都屬菌類,馴化、培植過程應該類似,但需要實驗證實。

以前的王貴田三五天還能回一次家,決定搞藥用菌培植實驗後,王貴田就徹底成了“王野田”了:每天晚上12時準時起床給靈芝接種,然後馴化,從1月到12月全程給菌種保暖,一年365天,僅春節在家待了幾天。

苦心人,天不負。王貴田的靈芝菌種培育成功了,當年種下2畝,時價為每斤30元,全部賣出純收入3.7萬元。

行百里者半九十。

王貴田雖然文化不算太高,但也明白這句老話的道理,不把藥用菌種植這條路走到底,窩在大苗山依然還是要受窮的。

不久後,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這個全國最大的茯苓收購加工集散地,王貴田重新認識了茯苓這種被譽為中國傳統藥物“白銀”的名貴中藥。

大苗山也要長出“白銀”!王貴田立志。

然而,湖南之行卻讓王貴田損失不小:花重金從靖州縣帶回的茯苓菌種,在高培村試種後竟全部死亡。不過,湖南之行,也讓王貴田收穫經驗:可能氣候不同,茯苓菌種得在本鄉內尋找種源才有望獲得成功。

從一些老人口中,王貴田得知杆洞鄉堯告村以前是融水縣供銷社的茯苓種植基地,也曾是融水茯苓的產區之一。王貴田隨即進行了新實驗,將高培村的茯苓菌種嫁接到堯告村的茯苓菌種上,竟然成功了。

善良貴田帶鄉親致富

大苗山的山林成了“沃野良田”。但是,夜幕降臨,王貴田卻時常輾轉反側。

都成了村裡的“富人”了,還有什麼好憂愁的?

心地善良的王貴田心裡想的全是鄉親們!看到鄉親們辛苦地用馬將杉木、竹子馱出大山,辛苦且掙不到錢,王貴田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再看看胸前鮮紅的黨徽,王貴田頓悟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為建立新中國付出了生命,自己呢?能做的就是在大苗山裡豎起脫貧致富的黨旗!

2011年,杆洞鄉貴田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掛牌,註冊資金30萬元,王貴田任理事長。

山旮旯裡的娃弄啥合作社?村民們不理解。但王貴田用自己的真誠感動了大家:不會製作菌種?王貴田上門手把手教;不懂哪塊地種菌種產量高?王貴田忙前忙後幫選地;沒有地方做菌種?王貴田自費在自家屋前搭建了100平方米的大棚,作為村民的菌種工作場……除了免費給本村村民茯苓菌棒,融水縣的同練、洞頭、三防等鄉鎮的村民只要有需求,王貴田也從來不說不。

不僅如此,每當王貴田鑽研出菌類種植技術時,他都無償傳授給村民們。幾年前,他鑽研出用松枝扎圈替代松木培育菌苗的方法,無償傳授給了杆洞鄉達言村村民楊清能、鄧友正,他們兩人當年就各獲利十餘萬元。

杆洞鄉到靖州縣的距離只有100多公里,有公路相通,大量的菌類產品通過這條路,進入全國最大的茯苓收購加工集散地,再銷往全國各地。

這讓村民真的富起來了,以黨翁屯村民王前輝為例,他家一年僅銷售茯苓就有6萬元純利潤。杆洞鄉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從2011年起,黨翁屯每年種植茯苓可讓每位村民增收近1萬元,不少人從山上搬下來,建起小樓房,過上了新生活。在王貴田的帶動下,2017年杆洞、同練、滾貝、洞頭等鄉鎮438個貧困戶家庭種植靈芝、茯苓、天麻等中草藥1500多畝,收入2600萬元。

6月15日,市委書記鄭俊康實地瞭解高培村的菌類種植產業後,對王貴田說:“大苗山需要更多像你這樣的優秀黨員,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像王貴田這樣能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能人!”

這話,讓王貴田熱淚盈眶;

這話,讓王貴田心生感動。

大苗山的村民們都記住了王貴田的名字,也記住了他共產黨員的身份!

感動,正越過杆洞鄉的崇山峻嶺,往山外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