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操作,我沒臉被叫“學霸”了

這個事兒本來我是不知道的,直到有一天我發現......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要不是我及時制止,手機壞了可能還是小事,想想我都害怕。

最近我家領導也不知道是看了什麼劇,劇裡面有一個不知道哪個學校的學霸,是這樣充電的。

首先她剝開了充電線的外包皮: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然後將充電線的正負極直接插在了插排的兩個孔位中,並用膠帶固定: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然後這位女主角竟然真的插上了手機,直接給手機充電!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我的天!看完我直接懵懵的,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的物理算是白學了,在“學霸”的“玄學”面前一文不值啊!這讓我想起大學物理老師經常嘲諷我們的一句話:“我說,我們拉起手去申請諾貝爾獎吧。”老師經常這麼嘲諷,哦不,是激勵我們。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不帶這麼玩的,妹子的手機都被你們這幫神劇給玩壞了。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手機充電器的核心作用是變壓變流、穩壓穩流,將220V的交流電轉化成適配手機的直流電。而電視劇中不用充電器直接用插座給手機充電的方式輕則短路燒燬手機,重則手機電池燃燒繼而發生爆炸!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上面說的都是一些學渣和偽學霸的故事,接下來,藉著手機充電這個事兒說說咱物理界真學霸吧! "學霸"的有線充電算什麼,19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就有真學霸提出了無線充電。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這個學霸就是特斯拉——現代交流電系統的奠基者。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看他的眼神,顫抖吧,學渣們

(學渣一定是對特斯拉的交流電有什麼誤解,才會那麼充電,或者根本就不認識我們的男神,好吧,當我什麼也沒說)

特斯拉早在1891年就證實了無線能量傳輸,特斯拉效應(以此紀念特斯拉)是用來闡述這種類型的電導應用的術語。

1899年,特斯拉遷往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因為那裡有可以讓他做高頻高壓實驗的地方,並開始在那兒搞研究。在實驗室中,特斯拉制造出了人造閃電。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特斯拉也研究大氣層電力,觀察接收器收到的閃電訊號。特斯拉聲稱他觀測到駐波。在科羅拉多實驗室裡,他“記錄”到據說是外太空電波的訊號,雖然他的言論和數據被當時的科學界否決了,但是他提到接收器的數據中有著重複的訊號,跟他已經提及過的雷電及土壤干擾上得到的訊號本質上很不同。後來,他更明確地重提那些訊號是一組組地出現。此後,特斯拉屢次嘗試向火星發送訊號。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科幻的一生啊有木有?

後來人們逐步在特斯拉理論的基礎上對無線充電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1920年,日本研究者 H.Yagi 提出了一種不利用傳輸導線點亮燈泡的技術,美國則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將頻率為2.45 GHz 的微波能量轉換為直流電,傳輸效率最高可達50%以上。進入21世紀以後,無線充電受到了國內外科學家的廣泛關注,推動該技術的發展。不少廠商也開始研製無線充電的底座。手機無線充電技術讓消費者降低了對充電線材的依賴性,讓充電更加方便。

手機無線充電系統應用電磁感應理論,在空間形成變化的電磁場將發射端的電能傳送到手機電池,即通過電磁感應使線圈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從而產生電流來充電,而不是通過相應的物理連接。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換言之,手機無線充電設備就是讓充電和被充電設備之間充滿磁場,以此來利用磁場的變化產生電能。雖然手機充電器和手機之間並沒有實際性的直接接觸,但是通過磁場耦合在線圈中會形成電流和電壓,也就是說系統是通過一對距離相對較近的耦合線圈來實現電和磁的能量轉化。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這種電流稱為感應電流,生成的電動勢即為感應電動勢。當閉合線圈的面積不變,改變磁場強度時,磁通量也會改變,主要強調變化二字,也就是頻率,高頻交流電的頻率越高,系統傳輸的能量也會隨之提高。但是頻率如果過高,又會增強系統的電磁輻射,使得在設計電磁屏蔽的時候難度會更大。

不過我覺得,無線充電還不算牛,隔空充電差不多可以滿足我。像WIFI那樣充電!!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這個技術於去年在中國已經實現了。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目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數字所的無線充電創新團隊已完成了磁場共振耦合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研發,製作出無線充電系統原型。只需要把物品靠近磁共振線圈,奇蹟就會發生!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就算隔著紙盒子,甚至把燈泡放到桌子底下,離發射線圈有一定距離,燈泡也能亮。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充電距離在半米以內都是有效的,充電效率非常高,在一個較近的距離,效率能達到90%以上,與有線充電的體驗幾乎一樣。目前,他們做出的無線充電系統,實現了發射線圈10cm以內都是接收區(相比於現在的產品需要以小於5mm的距離準確貼合到充電板上的充電區域,是一個不錯的進步)。這意味著手機在此距離內可以隨意“活動”,拿起、放下都沒問題。用這種充電方式給手機充電和我們用充電線充電的功率相同。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未來,一張桌子上平鋪著線圈,在有效距離內任意拿起或放下手機都可以充電。出門不用擔心沒帶充電寶,也不用擔心手機沒電借不出充電寶,我們只需要走進一個商場,一家飲品店,又或是一家飯館,在時間間隙中就可以完成充電。這種場景,到2020年很有可能實現。

怪不得某人這麼不看好共享充電寶呢。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看完这个操作,我没脸被叫“学霸”了

所以還等什麼呢?好好學習科學知識才是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