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其實你很好,但要有人懂”

討好型人格:“其實你很好,但要有人懂”

看了一期《奇葩大會》

蔣方舟在節目中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講述了她是如何治癒了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也重新被人提起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樣

懂得照顧其他人的感受

但在不經意裡忘了考慮自己

導致自己過的很累

討好型人格:“其實你很好,但要有人懂”

曾經有個朋友,工作非常努力

領導和同事也對她非常認可

大家都評價她是個善解人意的姑娘

但其實她每天活在焦慮之中

別人的一個小語氣,在她那裡都會被放的很大

她非常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

心情總是隨著別人的態度改變

其實,善解人意不是一件壞事

但過分忽視自己的感受

往往會傷害自己

剛剛那句話該不該說?

對方聽了會不會不高興?

對方是不是會對我不滿?

這些心理活動

在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內心會反覆出現

久而久之

就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不敢發表和別人不同的意見

討好型人格:“其實你很好,但要有人懂”

你總是擔心會給別人造成麻煩

會讓別人感覺到難堪

卻從來不知道,也許別人從來沒有為你想過

在你為對方的一個小舉動徹夜難眠的時候

可能對方壓根都不知道自己做過這件事

其實放棄這種掙扎

你會發現,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討好,這件事本身就意味著犧牲

朋友有困難,我怎麼可以不幫她?

如果不加班加點,領導一定會不滿意的

既然他不想做就讓我來做吧

我不想麻煩他

很多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內心都住著一個渴望被愛的小孩

希望滿足別人的期待

就像一個小孩不敢違背大人的意願

討好型人格:“其實你很好,但要有人懂”

你常常能夠察覺到他人的情緒

也會理解他人的需求

你會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體諒別人的難處

懂事到什麼程度呢,說話從來不會很大聲

不會向別人開口尋求幫忙

總是默默承擔地屬於你的與不屬於你的

就這樣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

沒有人惦記著你的好

想起了一句話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姑娘沒人疼」

討好型人格:“其實你很好,但要有人懂”

《請回答1988》裡說: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嬌罷了

只是適應了環境做懂事的孩子

適應了別人錯把他當成大人的眼神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而已

大家往往都只看到懂事的人有多好溝通

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讓他懂事的原因是什麼

只是給他施加包袱,綁架他的善良

卻總是忘了他一個人的時候有多孤獨難過

所以,有時候我真的希望你們不要那麼懂事

我寧願你們自私,冷漠一點

我寧願你們更灑脫,更不受控制一點

你要敢和不同的聲音抗衡

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你要毫不妥協,不委屈自己

討好型人格:“其實你很好,但要有人懂”

楊絳先生說過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討好型人格並非會一直跟隨著你

試著從小事開始改變

關注自己的內心想法

多考慮自己的感受

多給自己一些肯定

多給自己一些寬容

多對自己說:別人喜不喜歡我

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我做這件事會讓自己開心嗎?

簡單地說

就是從討好別人,變成討好自己

這種傾向一旦得到改善

身上的優勢也就會慢慢顯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