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風帆更起,望一天秋色,離愁無數。明日重陽尊酒裡,誰與黃花為主?別岸風煙,孤舟燈火,今夕知何處?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過採石江邊,望夫山下,酌水應懷古。德耀歸來,雖富貴,忍棄平生荊布!默想音容,遙憐兒女,獨立衡皋暮。桐鄉君子,念予憔悴如許!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這首念奴嬌·風帆更起,是張孝祥懷念自己那同居為過門的妻子李氏而做的詩詞。張孝祥二十三歲中狀元時,秦檜黨羽曹泳在朝堂上當眾為女兒向張孝祥提親,張孝祥一口回絕說家中已有一妻,而實際當時的他算的是是未婚,李氏與他青梅竹馬十六歲便同居生下一兒“張同之”然而因為家中族譜並未收錄李氏,加上秦儈黨羽的壓迫。在與時氏結婚前,被迫將李氏與同之送走,李氏入道觀出家,從此二人再未謀面。一代才子也算的上一位痴情之人,然而一位才子能臣卻因為時代和姦佞之人一生仕途坎坷,年僅三十八歲病逝與蕪湖。關於張孝祥幼年在蕪湖的傳說也頗多,今天就給大家說一個童年張孝祥的故事。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南宋之時靖康之恥,張孝祥全家遷至蕪湖,幼年的張孝祥便在蕪湖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張孝祥自幼不肯用心念書,喜歡貪玩,都七歲了,還光會念書,不肯寫字家裡人很著急就在陶塘邊蓋了座草堂。想把張孝祥和他的小夥伴們隔絕開來,讓老師安心地教他念書、寫字。張孝祥住下來以後,不再和小夥伴們玩耍了,老師又管教得嚴,也就暫時安下心來。可那水裡的青蛙卻日夜鳴叫,“咯咯哇哇”吵得他難以靜心念書、寫字老師也急了,叫家人拿根長竹竽,滿塘亂趕。可是,那麼大的水面,成千上萬的青蛙,怎麼趕得了!老師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這一天,老師忽然很高興地告訴張孝祥,說他得了一塊止蛙石。張孝祥眨巴著眼睛,半信半疑地問道:“拿來我看看好嗎?”老師點點頭,從桌子上拿起一方硯臺遞給張孝祥,說:“只要把它投進水中,蛙兒就不叫了。”張孝祥高興地拿著硯臺,轉身就往外跑,要去試試。老師一把抓住他,說:“別慌,這樣投下去,不頂事,凡是寶貝,都有個用法我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還沒有告訴你怎麼用呢?”張孝祥坐下了,說:“哪你快告訴我吧!”老師對他說:“你每天都要用這方硯臺磨三遍墨。磨一遍寫三百個大字,共磨一百天,一天也不能少。磨墨的時候,心要誠,寫字的時候,心要專。恭恭敬敬。若不誠、不專、不恭、不敬,這硯臺就不靈了,也鎮不住滿塘的蛙鳴。”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張孝祥點點頭覺得很新鮮。心想:天下還有這樣的奇怪硯臺能叫青蛙不敢叫,他一定要試試了。從此,張孝祥便真的按照老師講的辦法磨墨,寫字。專心誠意,恭恭敬敬。第一個月裡,他磨了九十遍墨,寫了二萬七千個大字。每當磨墨、寫字的時候,他總覺得蛙叫的聲音不象原來那麼吵人,聽了也不覺得煩人,字卻寫得有了很大的進步。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第二個月裡,他又磨了九十遍墨寫了二萬七千個大字,而且也無意去理睬那“咯咯哇哇”的蛙鳴聲。他的字,寫得更好看了。第三個月裡,張孝祥唸書、寫字的興趣也濃了。他磨墨的時候想著帖上的字,寫字的時候全神貫注,一絲不苟,一筆一劃,有骨有肉,別說是塘裡蛙叫,就是天上打雷,他也不一定聽進耳朵裡呢!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到了一百零一天,老師眯著眼睛,喜滋滋的望著又在那裡專心磨墨寫字的張孝祥,會心地笑了,捋捋幾根稀疏的鬍鬚,得意地在書堂裡踱來踱去。到了一百二十天,張孝祥仍舊照常的磨墨寫字。他已經把那“投硯止蛙鳴”的事忘了。這天,一場喜雨過後,滿塘的青蛙全都盡興叫了起來,那聲音能把人的耳朵都震聾!張孝祥正在唸書,又有點嫌煩了,忽然想到老師給的那方硯臺,一百天早就過去了,何不試一試到底靈不靈呢他起身隨手從桌上抓起硯臺正要出去,老師笑呵呵地說:“你要去止蛙鳴嗎?張孝祥答應說:“是呵,一百天早到了,看它靈不靈!”老師哈哈一笑:“天下哪會有這樣的奇事,投硯豈能止住蛙鳴?不過,這三個月裡,你不是一點也不嫌煩了嗎?這叫心誠志專則靈,三心二意則不靈,不必試了,不必試了!”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張孝祥是個聰明的孩子,聽了老師的話,早在心裡悟出了其中的道理,連連拍著手說:“老師,我懂了,我懂了!”老師也高興了,說:“懂了就好,懂了就好!”張孝祥長大以後,勤奮讀書,中了狀元,在二街豎了一座“狀元坊”。並捐款徵田,把幾百畝面積的陶塘,遍插楊柳、荷花。又在岸邊修建了一座“歸去來堂”,與當地的名人雅士吟詩集會,也以此紀念他小時候讀書陶塘和他的這位恩師。

蕪湖傳說之張孝祥投硯止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