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都沒聽說過國人吃燕子,燕子為何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

飲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歷史的發展,每個朝代的人對飲食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還創造出了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了如今中國的飲食文化。


從古至今都沒聽說過國人吃燕子,燕子為何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

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人在吃方面是非常講究的,比如廣東人更是從天上飛的到地上跑的,連小老鼠都吃。但是中國人卻不吃一樣東西,那就是燕子。

在古代的詩人眼中,燕子猶如情人一樣,比如蘇軾的《蝶戀花·春景》中描述:“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而在北方農村來說,因為燕子冬去春來的遷移特點,當燕子飛來的時候意味著春天到了,又是春暖花開適合播種的日子。

因此燕子又被當作春天的象徵,古人覺得燕子是有靈性的,古代的文人騷客經常詠燕子來描寫春天,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樣的詩句都有很多。而我們從小也有一首兒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
從古至今都沒聽說過國人吃燕子,燕子為何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


不僅如此,從古至今,燕子以吃害蟲為食,被人視為吉祥的動物,有人計算過一隻燕子,一個夏天吃掉的害蟲首尾相連足足一千多米,這對於沒有農藥的古代農民來說可是幫了大忙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不吃燕子的一個原因。但是為什麼近年來燕子的數量越來越少呢?

如今在城市基本上是看不到燕子的,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中高樓大廈越來越多,燕子造窩所需要的屋簷越來越少,而燕子造窩所需要的泥土,稻草在城市中基本上是看不到的,這都使燕子因為造不出舒適的窩而無法產卵。
從古至今都沒聽說過國人吃燕子,燕子為何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


再加上城市裡空氣汙染加劇,而農村卻是農藥的汙染,導致害蟲的數量減少,這都使得燕子不但找不到住的地方,就連食物所需也在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會吃到有毒的食物。在這樣的惡劣情況下,使得燕子的數量就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