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這些風俗活動(上)

農曆八月十五快到了,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因此被稱為中秋。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記載,就有“中秋”一詞的說法了。後來的貴族和文人學士也效仿起來,在中秋節,對著天上月亮,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便慢慢形成為一個傳統活動。

從古至今,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這些風俗活動(上)

在這一天有各種各樣的風俗活動。在唐朝,中秋賞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不論貧富、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庇護。南宋時,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走月亮、燒斗香、樹中秋、玩花燈、舞火龍、供奉兔兒爺,吃團圓饃等特殊風俗。

1、賞月

賞月活動來源於祭月。在《禮記》中有記載“秋暮夕月”,其中夕月即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祭月活動。在大香案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等月亮掛到半空時便開始祭拜。

從古至今,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這些風俗活動(上)

賞月活動始於魏晉時期,在唐朝盛行,在那時許多詩人的名篇中就有詠月的詩句。到了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加盛行,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賞月遊人,達旦不絕,熱鬧非凡。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2、走月亮

“走月亮”又稱“踏月”、“遊月”、“玩月”等。在這一天,女人們(即使是名門閨秀也)突破規矩,盛裝出遊,無人阻止。她們結伴同行,乘著月色,盡情暢遊於街市或郊野阡陌,或進出尼庵,擺設香案,望月展拜,或唱歌跳舞,彈琴吹奏,通宵達旦。有的姑娘,會悄悄約上戀人,有的借出遊之機,需求佳偶。

從古至今,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這些風俗活動(上)

在過去還有“走月”一種特殊的風俗,凡是沒生育的婦女,要去夫子廟,隨後跨過一座橋,有的要走過更多的橋而不許重複,這就不僅動體力,還需動智力,傳說在這一天,經過“走月”靜沐月光後,不久將會懷孕。

在這一天還有燒斗香、樹中秋、玩花燈、舞火龍、供奉兔兒爺,吃團圓饃等,將在明天接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