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这几个误区,你家孩子有吗?

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会给孩子买很多书。但是孩子真的喜欢你买给他的书吗?他真的读懂书的内容了吗?看过的书真的被孩子消化吸收了吗?这里为家长指出几个常见的阅读误区。

阅读的这几个误区,你家孩子有吗?

1、看书≠阅读

平行线十年读书首发课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看书超级快,一本6万字的书,只需要30分钟就看完了。但只是从头翻到尾,仅了解故事梗概,浅尝辄止。即便这个孩子读过很多书,因不求甚解,他的语文成绩并没有得到提升。

看书不等于阅读,看书只是一个浏览的过程,而阅读是与作者的一次心灵对话。如果孩子只是简单的翻书,那么读书将毫无意义。而孩子之所以会简单翻书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孩子读书前不妨向他们提出几个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性的去阅读,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放慢阅读速度,还能引发他们在阅读中的思考。

阅读的这几个误区,你家孩子有吗?

2、只关注阅读量

重量不重质是我们常进入的一个误区,我们读了很多书,就好像会有很多收获。但是如果孩子没有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读书只有走马观花,不进行思考与反思,也没有阅读成果的积累,读完之后脑袋中什么也没有留下,那我们读与不读有什么区别呢?

阅读的这几个误区,你家孩子有吗?

3、阅读偏好,局限于某种体裁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兴趣,阅读时有所偏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只是局限在这一方框中会局限孩子的阅读视野。在为孩子选书时,可以从阅读兴趣出发,在这一类书中进行拓展延伸,逐渐扩大孩子的阅读面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

4、读书看心情,阅读无计划

家长在受到某一篇文章的启发之后迅速带孩子去读书,但是没有计划,坚持不到三天自己就先放弃了。孩子受家长的影响,读书也不能坚持下来。

如果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起不到任何作用。带孩子读书前最好制定一个阅读计划,一周读一本书,并陪孩子一起坚持

阅读的这几个误区,你家孩子有吗?

5、经典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亚马逊中国童话销售排行榜中除了实用类书籍之外,就是《格林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等这类我们从小就看到大的“经典”书目。这些书一定适合孩子们吗?

《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659年,其中包含了贩卖黑奴、杀害野兽的情景。这些行为在当时的背景下是被接受的。但在21世纪,我们提倡种族平等,提倡人与自然和平共处,鲁滨逊的那些行为已经不能再被当代接受。如果我们还是

一味地让孩子去阅读这些曾经的经典书籍,就有可能向孩子传递错误的价值观

我们其实有一大批优秀的、适合孩子阅读的儿童文学书籍,如与《鲁滨逊漂流记》同样是冒险题材但更符合当代价值观的《蓝色的海豚岛》、书写儿童成长故事并获得纽伯瑞儿童大奖的《亲爱的汉修先生》等等。家长不应再拘泥于先前“所谓的经典”,而应该去发现一些更好的、更适合孩子读的书籍,让孩子在阅读中不仅能收获知识,也能收获成长

阅读的这几个误区,你家孩子有吗?

总的来说,儿童阅读要以孩子兴趣为导向,为不同的孩子选择适合的书,教会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