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陵墓在什么地方?

左丿子Filv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叫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市南位乡茂陵村。是整个汉朝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陵墓,有“中国金字塔”称号,汉武帝刘彻在位也才54年,陵墓就修建了53年,几乎他在位的时候每年都在研究怎么把陵墓修建的更好!




汉武帝刘彻是汉族人的骄傲,如果有机会一定得去看看,感受下汉武大帝的威严,陵墓的宏伟,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和秦始皇放在一起评论的帝王,“秦皇汉武”指的就是他们,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除了抵抗匈奴,他在农业上奖励耕织、经济上煮盐、冶铁、对外贸易等、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控制,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是如此,茂陵才得以修建的如此宏伟壮观,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都说财不外露,汉武帝明目张胆的放了如此多的陪葬品,自然就引起盗墓贼的注意了。


茂陵先后遭遇了民间盗墓曹李友的盗窃、赤眉军、吕布、黄巢起义军等人的盗窃,这都是有记载的,没有记载的就不清楚了,到了近代,国家政府保护茂陵,建了茂陵博物馆,在不断的探索下,茂陵的文物竟然还如此之多,很多顶级宝物都一一被发现,现如今科学技术发达,经过勘测,还有说茂陵地宫还完好无损,真假就不知道了,毕竟汉武帝刘彻的尸体都不知所踪了,野史还说董卓曝晒了汉武帝的尸体,得不到考证。


羽评历史

恰巧小君前段时间刚去了汉武帝的陵墓,所以就给大家科普下吧。

汉武帝,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十六岁登基,70岁去世,被葬在了这里:

陕西省咸阳兴平市的茂陵!

“茂陵为何叫茂?”

茂陵是汉武帝死后的居所,古代帝王都喜欢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建陵,汉武帝也不例外,从他登基第二年起就开始筹划,一直修了53年才完成,可谓汉朝历史上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陵墓。

茂陵的“茂”不是因为它这里树木茂盛,而是因这个地方在汉代曾是槐里县的茂乡,故得名。据说汉武帝当年来这里打猎还遇到过似麒麟的神兽和长生果。

“茂陵和金字塔啥关系”

茂陵有一个美称,叫“东方金字塔”,因为它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大漏斗盖在了地面上(如下图)

颇有点金字塔的味道,这个大斗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

“茂陵里有多少珍宝”

说帝王的陵墓就不得不提它里面的宝贝,茂陵修建于汉朝最鼎盛时期,汉武帝当年修它时可谓集全国之力,有一个记载说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就是说,汉武帝用了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来建陵,而且每年都往里面放各种珍奇异宝。

放了宝贝的陵当然会惹得盗墓贼心痒痒,于是汉武帝的茂陵在后来的岁月中屡次遭盗,比如农民起义军赤林军,还有董卓也派吕布盗过,而且据史料记载,说这盗墓贼们搬里面的宝贝搬几天都搬不完,可见数量巨大。

每次写帝王陵寝,小君脑子里都有一个字“作”!你说这些皇帝,一方面要防盗墓贼,一方面又往里面放那么多宝贝,悖论啊,你不放宝贝不就不会招盗墓贼了吗,但不放宝贝又怎么会显示出自己是皇帝呢?!

死循环呐


宫殿君

汉武帝陵墓在茂陵,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兴平市。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茂陵于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后元二年(前0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咸阳是关中腹地、泾渭之交的咸阳原,是西汉皇陵的主要集结地。

西汉王朝,凡214年,历经11位皇帝,建陵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

这五陵当时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将其称为“五陵原”。古诗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记述。

陵墓格局

茂陵形制,是汉兴厚葬的典型。

一是梓宫。

茂陵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是放在墓穴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冂”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其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檫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朽性强。[7]

二是黄肠题凑。

所谓“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据史籍载:天子死后,所作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三是便房。

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设有便房。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9] 。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四是地宫。

茂陵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筑——地宫,成为“方中”。张汤调任茂陵尉,他亲自抓的一项具体工程就是“方中”建设。方中内部丰富多彩。

文物遗存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茂陵南边有石碑二通,标志一通。碑一,上题铭:中为“汉孝武帝茂陵”。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敬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立石”。

鎏金铜马

茂陵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是中国大型雕刻的鼻祖,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起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

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鎏金铜马

1981年5月在平阳公主墓南,西吴乡窦马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这件文物。

高62厘米,长76厘米,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史书记载其为“金马”,系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

这件国宝,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

1981年5月1日下午,兴平县西吴乡窦马村群众在茂陵三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汉从葬坑一座,茂陵博物馆对该从葬坑进行发掘清理,共发掘出文物236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两件(鎏金铜马、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一级文物37件。

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 厘米。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

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一周33字:“内者未央尚卧,黄金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

错金银铜犀尊

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
1963年1月11日,兴平县窦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壕取土时,发现西汉珍贵文物错金银铜犀尊,积极交献国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文物,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神纹玉铺首

首于1975年在茂陵东侧发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蓝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横宽36.5厘米,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器物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工艺精美,线条运用刚柔相济。

鎏金银铜漆耳杯

1981年5月茂陵一号无名冢南出土,整体分为座、杯上下两部分,座为盘足,柿蒂状支架,承托耳杯

。酒杯平面呈椭圆形,圆形底,两侧附耳,纹饰华美,漆工与鎏金皆非常精湛,是研究西汉工艺美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