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私房粽遊走法律邊緣,打養生旗號難以說清依據

隨著端午節的到來,各種品牌的禮盒粽子、抽真空粽子和速凍粽子成為時令主打商品,迎來銷售高峰。在人人關注健康的時代,“健康”“養生”是最容易獲得認同的“牌”。今年端午節,一些電商平臺和微店就出現了號稱有“養生”功效的粽子。

養生粽子,配料越來越“高級”

據這名賣家稱,燕窩本身含有大量活性蛋白因子,與一些微量元素一樣,都是人體很需要的。燕窩是滋補品,比較溫和,適合長期滋補。燕窩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氨基酸、表皮生長因子、唾液酸等成分,每個粽子含有5克燕窩。小孩吃的話聰明過人,贏在起跑線;女性吃的話青春靚麗,把美留在18歲;咳嗽患者吃的話,清心潤肺,抑制氣管炎;老人吃的話,老當益壯,棒棒噠。

自制粽子,轉戰朋友圈的秘密

安全保障,食品監管需與時俱進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莫讓“三無自制粽子”汙染食品安全,破壞節日氣氛。

馮雙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粽子時,可以根據外包裝上的標識看應該在什麼情況下存放、存放幾天。

“養生的旗號屬於打擦邊球,我們需要看其所謂養生的配料是什麼。比如,常見的五穀雜糧可以添加到粽子裡,但是加進去並不等於就是養生粽子。所以,消費者不能被五穀雜糧或其他什麼配料迷了眼,要仔細看營養成分、配料的使用比例等內容。”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說。

在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孫娟娟看來,新口味、新品種的出現,可以說是市場自發行為在回應消費者的多樣訴求。儘管粽子是傳統食品,但產品本身如果沒有與時俱進的創新,也可能被當下訴求各異的消費者淘汰。因此,有關粽子的監管也需要考慮這些因素,在保障消費者利益的同時為食品的推陳出新提供可能,並及時作出相關品名的規範以及強化食品添加劑的監管,防止消費欺詐。

對此,孫娟娟的建議是,養生是目前消費者非常關注的一種健康型消費訴求。鑑於我國藥食同源的傳統,儘管可以藉助食療促進養生,但是就某一類食品而言,其如何養生是需要藉助一定的物質含量及其功能來實現的。當保健食品的使用目的定位在保障和促進健康時,其功能聲稱裡並沒有養生這樣的選項。因此,一方面需要打擊借“養生”這樣的宣傳以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與時俱進的消費訴求,藉助術語和定義的明晰,規範市場上出現的從營養、生產方式等角度作出的新的食品聲稱。對於由於網絡平臺發展所推進的線上粽子等食品營銷渠道和方式,專項類的整治和風險交流也有助於保障假日期間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保護他們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