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定义和分类解析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成为研究生必须经历的门槛。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不需要考政治。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研究生学历的人。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一般也将硕士毕业生称为“硕士”,将博士毕业生称为“博士”。

  我国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专业已发展到400余个,分布在110 个一级学科、13个学科门类中。经教育部批准,现有招收硕士生的单位共752 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18所,科研机构334 所;博士生招生单位359 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16 所,科研机构143所。

  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硕士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术型研究生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专业学位研究生

  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已达15类。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除了我们熟知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与法律硕士以外,还包括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软件工程硕士、工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等。

  按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研究生的定义和分类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