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是指在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战争,主要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开始。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在南方,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1926年,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由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发。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总司令,下辖八个军 。各军军长为:一军何应钦,二军谭延闿,三军朱培德,四军李济深,五军李福林,六军程潜,七军李宗仁,八军唐生智。就这样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北伐军

1927年,蒋介石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是指在1927年8月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 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 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 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井冈山会师

1930年到1933年,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领导下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4年到1936年,在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战争中,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已贯彻到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中,完全违反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推行了进攻中的 冒险主义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反对游击战、运动战,实行“正规战”、阵地战,结果使红军遭到严重损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除留一部分在南方各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外,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红军长征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解放战争(1946——1949)

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我中原解放区,宣告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我陕北与山东解放区。我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948年,发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败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三大战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宣告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