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萬兵馬擊潰曹操83萬大軍,一戰成名的周瑜為何不高興?

夢幻之星V

就本問題,可以分幾個層面來回答。

首先,赤壁之戰雖然不是5萬戰勝了83萬,但也的確是以少勝多的成功戰例,作為戰役中勝利一方的總指揮,周瑜確實值得驕傲

赤壁之戰的雙方兵力問題,小說、戲曲等文藝作品中都說是5萬對80多萬,5萬是準確的,它由3個部分組成:孫權的3 萬,劉備的1萬多,劉琦的1萬多。

這種“二劉加一孫”的聯盟體,能湊起來5萬已經很不容易了,劉備、劉琦基本上是合盤托出了,孫權的人馬當然並不只有這3萬,8年前孫權從哥哥孫策手中接過來的人馬都比這多,經過多年的奮鬥,孫權的人馬應該在10萬上下。

但孫權還有大量的地盤要守,而且赤壁之戰發起較為倉促,孫權也來不及調兵,所以孫權對周瑜說“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

曹操方面,對外揚言人馬不少,80多萬這個數字來自於曹操寫給孫權的一封挑戰書,但周瑜對其兵力狀況的分析非常準確:“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

也就是說,曹操用在荊州戰場的總兵力不過20多萬,還要分守襄陽、樊城、江陵等重鎮,直接用於一線戰場的兵力只有10多萬,分為兩路:曹操自己率領一路由江陵沿長江東進,約5萬;于禁、張遼、李典等率一路由襄陽沿漢水南下,約8至10萬。

但即使如此,赤壁之戰也可以稱為以少勝多了,在曹軍正氣勢如虹的情況下,孫劉聯軍最終取勝,確實了不起,這展示出孫劉聯軍總指揮周瑜卓越的軍事才能。

其次,赤壁之戰雖然打敗了曹操,但曹操的實力並沒有大損,甚至在荊州的地盤也沒有喪失太多,周瑜當然無法輕鬆起來

赤壁之戰的整個過程並不複雜,因為這只是一場遭遇戰,不像官渡之戰那樣前後打了幾個月,拼是的雙方的消耗。曹操在赤壁失利,被直接殲滅的人馬並不多。

赤壁的位置是在夏口以西,夏口就是夏水入長江之口,夏水是那時對漢水下游的稱呼,所以夏口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漢一帶,曹軍南北兩路齊進,大概原計劃在夏口會師,打擊那裡的劉備。

如果曹軍實現了會師,孫劉聯軍想取勝估計難度就大了,所以周瑜緊急推進夏口以西,這樣以來,曹軍北路兵團也就沒有機會參戰了。

北路兵團沒有參戰,這是曹軍失敗的最關鍵因素之一,但也正因為如此,曹軍的損失也就控制在了較小的範圍。赤壁失利後曹操迅速退回江陵,荊州的主要據點襄陽、樊城、江陵此時都還在曹操手中,周瑜當然輕鬆不起來,

再次,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實力不斷坐大,這讓一心打通長江東西、建立數千里長江防線的周瑜感到了壓力

周瑜不是的普通的將領,他是一名戰略家,他關注的不僅是一次戰役的勝負或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心中有一幅更寬闊的藍圖,他曾就此建議孫權說:

今曹操新折,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北方可圖也。

周瑜的這個計劃堪稱孫吳版的“隆中對”,論氣勢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還要大,諸葛亮設想的兩路北伐,在周瑜的規劃中是三路齊進。

但是,這個計劃的前提是奪取益州,而在爭奪益州的過程中劉備越來越顯示出野心,赤壁之戰不僅幫助劉備擺脫了滅亡的危險,而且讓劉備找到了發展的契機,實力飛速躍進,周瑜感到了擔憂。

但在孫吳內部,對待劉備分為兩種不同的態度,有人主張向劉備妥協以換取孫劉聯盟的繼續存在,孫權也傾向於這種看法,這讓周瑜感到不開心。

最後,周瑜在指揮江陵戰役時不慎負傷,傷勢還不輕,當然也高興不起來了

赤壁之戰結束後,周瑜指揮人馬迅速搶佔曹軍佔領的地盤,這個動作必須快,因為劉備也在搶。

為奪取荊州的後勤補給基地和水軍基地江陵,周瑜親自指揮了戰鬥,為儘快拿下江陵,周瑜親赴前線督戰,結果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1年多後周瑜病故,一般認為與這次負傷有關。

也就是說,赤壁之戰後周瑜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養傷狀態,這也是他輕鬆不起來的重要因素。


南門太守

曹操北方軍團兼併荊州軍團後,總兵力也不過20多萬,東吳與劉備聯軍五萬多,也就是說曹操的荊州水軍與東吳水軍兵力相差不大,荊州與東吳歷次水戰,東吳都有明顯的優勢,還把荊州水軍副司令,江夏都督(軍閥)黃祖打死。所以曹操雖然軍隊20多萬,但是水軍還是處於弱勢。因為赤壁之戰還是需要水戰為主的。東吳取得了赤壁之戰勝利後(一場小戰鬥)這個時候曹操軍隊水土不服發生瘟疫,加上漢庭內部反曹勢力和西涼軍閥問題,迫使曹操主力撤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