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入局數字貨幣市場,幣安的日子不好過了

全球數字貨幣的種類大概有1600個,但是分佈在各地大大小小的交易所卻高達上萬家。顯然,這個市場還處於野蠻競爭的階段,新一輪的洗牌勢在必行。


近日據《紐約時報》報道,紐交所母公司美國洲際交易所(ICF)正在研究一種比特幣交易所平臺,允許投資者買賣BTC。

在此之前,關於納斯達克將上線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消息更是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有傳言稱具體時間已經定在了今年十月。昨日,納斯達克CEO弗里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加密貨幣是貨幣的未來!”

納斯達克入局數字貨幣市場,幣安的日子不好過了

對幣圈來說,這無疑是一記重磅消息。要知道,就在三週前,納斯達克剛把一家轉型區塊鏈的飲料廠商摘了牌,原因是“該公司對其投資者不夠坦誠,並利用投資者對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普遍興趣來誤導投資者。”

如此巨大的態度反差,說明加密貨幣正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肯定。面對數字貨幣交易極大的利潤,納斯達克這樣的老牌機構坐不住了,而它們的進場無疑為傳統金融資本提供了一個更為便利的參與途徑。

成立於1971年的納斯達克,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子化證券市場,它代表美國證券市場高新科技板,催生過像微軟、蘋果、谷歌等偉大的科技公司。納斯達克對新科技一直保持著友好態度,接管新興的數字貨幣市場有著絕對的優勢。

納斯達克入局數字貨幣市場,幣安的日子不好過了

從2015年開始,納斯達克就進行了區塊鏈領域應用的探索,先後開發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股權交易平臺Linq,聯合花旗推出區塊鏈平臺ChainCore;之後,納斯達克接連宣佈使用區塊鏈管理代理投票系統,並推出Financial Framework 系統;如今,納斯達克又開始對數字資產的市場監視技術發力。

目前,掛牌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超過5000家,而全球數字貨幣的交易總和甚至不如蘋果公司一家的市值,這就意味著在處理大量高併發交易數據方面,普通交易所與納所是無法比擬的。

從投資風險角度來看,納斯達克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交易所,平臺跑路的擔憂幾乎不存在。並且,雖然納斯達克的准入門檻並不高,但交易所有著很大的監管權,一旦發現掛牌公司出現不良記錄,有權對其進行摘牌處理。這樣,投資者的權益就得到了較強的保障。

納斯達克入局數字貨幣市場,幣安的日子不好過了

因為壟斷做市的制度,數字貨幣交易者需要註冊多家平臺的賬號,交易流程相對複雜;同時,不同平臺的交易費用也是差異很大。隨著納斯達克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上線,數字資產的投資流程將得到大大的簡化,交易費用也會變得更加透明。

可以想象得到,有了納斯達克打頭陣,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開放數字貨幣交易牌照。屆時,數字貨幣交易甚至可能會超過證券交易的地位,數字貨幣的投資必將迎來新一波的高潮。

納斯達克已經整裝待發,而幣安卻與紅杉資本爭得不可開交。面對納斯達克的洶洶來勢,此時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不知道有沒有感受到陣陣的涼意,或許它們都該重新考慮一下生存策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