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9 家大金融公司打算開設新交易所,挑戰紐交所、納斯達克

美国 9 家大金融公司打算开设新交易所,挑战纽交所、纳斯达克

根據 CNBC的報道,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瑞銀UBS、嘉信理財等 9 家美國重要的投行、理財公司打算開設新的股票交易所“MEMX”,試圖打破美國現有的紐交所、納斯達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股票和期貨交易上近乎壟斷的市場格局,降低企業上市費用。

股票和期貨交易所,在中國是非營利機構,牌照就是給深交所、上交所;但在歐美國家基本都是追求盈利的公司,開交易所首先是一門生意。

三大交易所裡邊,紐交所歷史最長,母公司洲際交易所現在旗下擁有 14 間證券及期貨交易所,以及 5 間結算所。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洲際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法國巴黎證券交易所、ICE 加拿大期貨交易所、ICE 歐洲清算所、ICE 美國清算所、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等。

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1874 年就開始交易了,旗下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覆蓋產品包括農產品、能源、天氣、房地產、股指、外匯、利率和金屬期權等期貨品種。

納斯達克則是當中最年輕的,1971 年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季電子化股票交易市場,目前旗下有納斯達克、北歐證券交易商瑞典 OMX 集團。

光從這三大交易所的覆蓋範圍、業務類型來看,就知道美國金融業有多麼強盛。

而交易所的生意模式,其實跟電商平臺差不多,重點也是流量、成交額、保證金。

美国 9 家大金融公司打算开设新交易所,挑战纽交所、纳斯达克

簡而言之,只要上市的公司越多,交易所收的上市費、年費就越多;好公司越多,交投越活躍,交易所收的佣金就越多;保證金收得越多,抗風險能力也就越強。

美国 9 家大金融公司打算开设新交易所,挑战纽交所、纳斯达克

圖:2017年各大交易所收入情況

說明: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按6.5計算,港幣兌人民幣按0.85計算

看上述表格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各交易所要盡力吸引人氣高、發展潛力大的新經濟公司上市,因為這可以增加流量和變現能力,有時候交易所甚至會去收購其他交易所。

例如,納斯達克本來就有分層,吸引不同市值的公司,生意規模也不小,但 2017 年 4 月它居然對紐交所發起了一次 113 億美元的敵意併購。而紐交所為了跟納斯達克搶科技公司,2018 年 4 月推出直接上市制度,不需要通過投行做承銷也能上市,這樣可以幫企業省去一大筆承銷費。而港交所則進行了“同股不同權”改革,搶走了一大批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如小米、美團等。

也像電商平臺獲得多數市場份額後會提價一樣,交易所市場地位高,對上市公司收取的費用也會更高。

例如,一家公司在紐交所申請上市,上市費用最低在 500 萬美元以上,是納斯達克 5 倍左右。此外,還要交年費、交易費。相比之下,在香港的上市成本則明顯低於美股,其支付給港交所的首次上市費用及中介費用平均在 2000 萬港元左右、上市年費則只需 15 萬港元。

綜上,交易所是一門集中度高、可替代性低、定價權高的好生意,其相互競爭還激發了最能幫助新經濟公司成長的上市和融資制度;但由於對上市公司收費貴、直接上市制度讓投行承銷生意受到影響,現在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等金融公司也嘗試推出新交易所與之競爭。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