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6月9日,清報君全程跟進報道的

連降暴雨致市三中出現嚴重內澇,今天1500名學生將踩著集裝箱進考場!

引發了社會熱烈反響

也對市三中每當連續降雨

便形成嚴重內澇的問題表示十分關注

☟ ☟ ☟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

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資料圖

連續三年抗“澇”,低窪之地帶來的大煩惱

6月11日上午,豔陽高照,清遠市第三中學校園潔淨如初,絲毫不見前一天被水淹的痕跡。 為學生考試而搭建的“集裝廂橋”已被拆走。部分教學樓還未恢復正常供電,這是唯一還在提醒著學生們學校前兩天遭遇“浩劫”的事。

“連續三年都被水淹了,這次是最嚴重的一次!”市三中辦公室負責人朱浩從沒想過自己所就職的學校會以這樣一種方式而出名,接連迎來省市媒體的採訪。雖然順利組織完兩場考試,朱浩仍難掩自己的心頭之痛。

“去年也是臨近高考的前一天,6月6日當天下大雨,學校裡的積水一度沒過膝蓋。好在當晚雨就停了,我們第二天一早就開始打掃校園,保證了高考順利進行。”朱浩介紹說。在朱浩看來,市三中的內澇此次受到如此大的關注,是因為恰逢學校裡有兩場重要的考試。

從位於松鶴大街的正門進入市三中,需要下一個約30度的坡。站在校門口往裡看,水平視線已在學校教學樓的二樓。

市三中高三老師劉平回憶,8日下午下起大雨後,不到一個小時時間,學校的積水就已沒過車輪了。“停在校內的部分高考監考老師的車,來不及移走,便被淹了。”劉平說。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據市氣象局公佈的消息,自6月7日晚上8點至6月9日上午8點,全市平均降雨量為121毫米。中心城區累計降水量也僅略超100毫米。36個小時,超100毫米的降水,這兩個在清遠降雨量歷史上並不算太突出的數據,為何會讓市三中陷入如此嚴重的內澇中?

在劉平看來,這完全是學校過於低的地勢造成的。“周邊不管是馬路還是新建的樓房,地勢都比學校要高,一下大雨,周邊的雨水就全都往學校裡灌。”劉平說。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劉平的觀點得到了清城區水務局統計數據的印證。市三中所在地附近的馬路、樓盤地面標高均為14米,唯獨市三中地面標高為11米,這也就是說,市三中成為附近區域裡地勢最低的地方。

2014年市三中取代原清城區職業技術學校,從現清城中學所在地搬遷至現址。朱浩感慨自從搬遷後,學校就一直在與周邊的環境“做鬥爭”。2015年是與一家養豬場死磕,養豬場搬遷後,從2016年到2018年,連續三年都與學校裡的內澇“抗爭”。

城市快速開發之“痛”

周邊不管是馬路還是新開發樓盤,為何地基都要建得比市三中高,讓其一步步淪為區域內的窪地?

供排水專業人士,清城區水務局張工指出,其中原因還與遠在石角鎮的清遠水利樞紐大壩相關。

2011年清遠水利樞紐大壩截流成功後,北江市區段水位常年保持在10.3米的高位。自2014年起,根據國家的統一要求,清城區將市區排水標準較此前的3年一遇(小時累計降雨量40mm)提升至20年一遇(小時累計降雨量約200mm)。北江水位提升後,因排水標準提升工程建設的需要,市三中周邊新建道路及樓盤,地面高度均往上提升至14米。這也導致原本地面標高僅11 米的市三中,成為了區域內低窪之地。

“以市三中11米的地面標高來看,比北江水位就高出70公分,這就意味著一但北江水位上升70公分,市三中學校裡的積水就無法從管道排出,甚至還會出現管道水倒灌。累計降雨量超70公分,這在清遠的雨季是很常見的。” 張工介紹說。

除此之外,市三中恰好位於區域內汙水排水管道的下游位置,上游管道汙水需經過市三中附近的汙水管道後進入黃坑電排站,之後再排入北江。管道內水位一但超過市三中地面標高,則會源源不斷湧入學校裡。

調查|連續三年被淹,內澇為何獨“愛”市三中?

張工還認為,城市快速開發帶來的排水隱患也通過市三中此次的內澇事件得以呈現。

“早期清遠城市建設的排水標準很低,有些甚至是農田排水標準,基本上是按3年一遇建設,直到2014年城市新開發地區才開始啟用20年一遇的標準建設。迫於財力的限制,目前很多地方的排汙管道仍然沒有升級改造,排水量有限,一但下暴雨,很容易出現內澇。”張工介紹說。

但對於市三中來說,張工認為就算今後市政排水管道提升,也難保學校裡不出現內澇。“地勢過低是一個頑症。”張工說。

張工給出的建議是,市三中可以將一樓放棄,今後的教學全部安排在二樓以上,類似8日晚上搭建的臨時通道,應該成為學校的常備工具。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校對 | 喵果果

清遠政務新媒體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