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庄子:规则意识,是人世间的通则

我读庄子:规则意识,是人世间的通则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以处罚为本体吗?我觉得值得思考。这个地方“刑”字应该有制度边界的意思,就是知道自己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不需要不必要多余的东西都应该要受到制约,法家是不是由此而来不太清楚,但可以看得出有现代所谓的法制精神在里面,这不是与逍遥游的精神相悖吗?不对,并不相悖。这个篇章是大宗师,已经在谈人间世中的用,不是出世的部分,是在另外一个维度上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有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里面,按现在的话就是“自律”,这个自律也不是强行去压制,要宽严有度,秦朝的崛起是法家精神的作用,但是在绰乎其杀方面就没有照顾得到,所以很快就倒掉。

今年有一本很畅销的书——瑞·达利欧写的《原则》,我想不用多解释,原则这个词就已经说明了一种约束性条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你影响力范围以外的事情,如果越界就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你的人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失控,同时具有安全距离以内的事情,这个分界线,就是原则,也就是“以行为体”的另一种表现。

以刑为体,用之太过则变成残酷,用之合适,则能成为社会规范,而且在很多的宗教里面也都有戒律,但不能为戒律所困,连有一点创新也不能,就不是道家精神;

庄子还说要讲“礼”,前面自由了这么久怎么现在就要讲“礼”呢,怎么还跟那个经常被他揶揄的孔夫子一个调调?还是跟前面的回答是一样,在人间世中行走,还是有很多的不自由,游戏也有游戏的规矩,你在神仙界里面当然是神仙的规矩,你在中国当然要守中国的规矩,在美国要守美国的规矩;你要与人相处,还是要有一些人间世的原则,显然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原则就是“礼”。

真人在人间世中,也不会是怪胎的样子,表面上还是要讲人与人之间的礼数才能在这个游戏中走得很好;并且以智慧成就为当下应该追求的境界,对于进退得失明明了了,知道在这个游戏中的不得已,面对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不得不面对,面对的很多选择都是没有选择;要以道德为前进的方向,要遵循道德的原则,道家在出世以后对人间世中的道德都好像不那么重视,但在物质世界中行走,还是遵循物质世界的规矩,和其光同其尘,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标准,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不能说你马上就顿悟,就到达了这个境界,楞严经上讲: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还是要你有这个脚一步一步走,有这个意愿,才能到达这个境界,如果这个人的兴趣没有在这个目标上,就不会在这个上面去努力;虽然我们看到的是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人很努力,很勤快,其实在内心来说,他并不是我们人间世所谓的努力,而是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外界所认为的苦痛,可能在他来说并不这么认为。

用《心经》的话来讲叫“心无挂碍”,外在很忙碌,内在是无为,不住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