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鲁班镇

审核:梁胜

鲁班镇地处三台县南部,位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鲁班湖畔,距三台县城28公里,辖区面积77.8平方公里。

三台县鲁班镇

国家水利风景区鲁班湖(图片来自网络)

鲁班镇因鲁班桥得名。鲁班桥,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清雍正年间,当地村民修建被洪水冲毁的落板桥时,一位衣衫褴褛的外地老石匠主动前来帮工。忙忙碌碌地干了一天,结果只打了一条背大肚小的猪槽石,与修桥所用的石料完全不一样。工匠总管很不高兴,要辞退他,老石匠也不争辩,背起打好的猪槽石就走。没走多远,就将石头送给了在路边卖水果的一位老太,并告知老太,不要丢弃这块猪槽石,今后有用得着的地方,不过不要轻易出手,没有五十吊钱不卖。眼看落板桥修建即将结束,完拱封顶时,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工匠总管集中四路名师、八方高手,但打来的石头总是不长则短,不宽就窄,不是放不进去,就是掉到拱下。愁眉不展的工匠总管一天经过老太的水果摊前,无意中看到了搁置在旁的猪槽石,顿时眼前一亮,按照老太的叫价——五十吊钱买走猪槽石,结果用这块石头完拱封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醒悟过来的工匠总管此时方知,这位老石匠技能如此成熟巧妙如同古代巨匠鲁班。当地人们为感恩、纪念这位老者,便把落板桥改成鲁班桥。

随着商贸活动的日益兴盛,清雍正八年(1730年)场镇正式形成,场镇以境内的鲁班桥命名。今鲁班镇,民国初年时属心月乡,民国9年(1920年)为心月下乡鲁班桥团练。民国24年为鲁班联保,民国29年设鲁班乡。1992年9月,鲁班、三柏(太安)、太林合并建鲁班镇。

让鲁班镇声名远扬的不是鲁班桥的传说,而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鲁班湖。

鲁班湖是四川省最大水库之一,是20世纪70年代,三台人民巧夺天工用劳动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人工湖。

鲁班湖于1977年1月10日开工。1977年1月28日,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视察三台,上午9时20分,来到鲁班湖修建工地,看见民工使用人力架子车搬运条石,他当即指示"要搞些技术革新,要搞些机械化、半机械化施工,水库用后的设备,别的工程还可以用。"当即向省水电厅厅长作出"鲁班水库,施工用电、运输工具及灌浆机具等急需解决,请给予帮助"的明确批示;省水电厅和省计经委立即决定:组建人民渠七期工程汽车队,兴建观桥变电站,解决水库施工用工用电,施工进度迅速加快。赵紫阳在谈到鲁班水库淹没区社员搬迁安置问题时,他说:搬迁安置工作,面宽量大,困难不少,事关水库建设成败和广大社员切身利益,我们必须抓好,也只能抓好;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三台客观实际,我认为以"就地安置"为宜,因为只有"就地安置"才"易于巩固"。中共三台县委根据赵紫阳搬迁指示精神,将鲁班湖淹没区鲁班、太林、太安3个公社共2804户12561人,分别安置到附近新生、太林、方井(今观桥镇方井)、战旗(今观桥镇文台)、幸福、鲁班等6个公社。经过数万民工的艰辛努力,鲁班湖于1981年竣工。

三台县鲁班镇

鲁班湖修建现场(1977年) 图片来自网络

鲁班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淹没的鲁班乡,鲁班庙,鲁班桥及鲁班遗迹为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修建水库的过程中,数万民工发扬鲁班精神,涌现出无数扣人心弦、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动人故事;水库建成后,形成引人入胜的天然景观,多姿多彩,不仅让人产生梦幻般的遐想,更让人心旷神怡。

三台县鲁班镇

鲁班湖竣工纪念碑(摄影:冉进财)

三台县鲁班镇

鲁班湖主坝(摄影:李国强)

鲁班湖,是一笔丰厚的社会财富。13平方公里的水面,2.78亿立方米的蓄水所淹没的6沟12湾,湖区的89座山头形成的半岛或孤岛,像镶嵌在碧玉盘上的宝石,造型独特,层林叠翠,风景秀丽,神秘莫测。鲁班湖有度假、休闲、疗养、娱乐、购物、水上运动、猎奇、探秘、观光、休闲垂钓等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区。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映入眼帘的是林绿果黄、奇花异卉、名特水鲜。鲁班湖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上文化旅游风景区。

三台县鲁班镇

鲁班湖春色(摄影:刘小红)

2005年8月,国家水利部公布鲁班湖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5年7月,成功举办鲁班湖首届旅游文化节,汇文艺表演、水上运动、摄影绘画、千人健身、球类比赛等活动于一体,热闹非凡。

三台县鲁班镇

鲁班湖首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图片出自网络)

每年正月初一到鲁班湖游玩的有数万人,各种舞狮子拜年热闹非凡、民间小吃琳琅满目,水面游船穿梭不断。鲁班湖名餐饮是全鱼宴,有鲁班湖野生翘壳、花鲢、鲶鱼等各种鱼类、各种烹饪手法,一鱼多吃,形成鲁班湖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景。

三台县鲁班镇

"天上瑶池,人间鲁湖"2017三台县第二届鲁班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摄影:冉进财)

鲁班镇名胜古迹蔚为壮观,古建筑叹为观止。

在马祖村有一千年古刹——马祖寺。据民国《三台县志》记载:"马祖寺,县南八十里,建于唐朝。其时,有道一禅师卓锡于此,其后道成。人遂称是庙曰马祖寺。明天顺七年(1463年),一峯禅师培修。清初,开山和尚,字普莲,自粤东来,经此,披荆斩棘,露出一庙,内有佛像七尊,普莲始知为马祖古寺。清乾隆、嘉庆俱有培修碑记。"该寺布局严谨,建筑雄伟,寺内有各种菩萨、罗汉造型,常年香火不断,游客不绝。

三台县鲁班镇

马祖寺(鲁班镇政府提供)

在徐水村有一座长7米,宽2米,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拱桥,该桥由当地贤达秦清明出资修建,因此被称为秦家拱桥,也称蟠龙桥。秦家拱桥造型优美,石雕、石刻惟妙惟肖。秦家拱桥虽没有郪王城九龙桥的壮观和巍峨,却有江南水乡拱桥的柔美。秦家拱桥横跨在绿豆河之上,春夏时节,金色的油菜花和古朴的桥梁掩映在平静的水面上,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桥,哪里是水,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让人心旷神怡。

三台县鲁班镇

秦家拱桥(鲁班镇政府提供)

相传很久以前,当地人兴建房屋的时候,下基足(基脚)的时候,都要驱散神灵以保证修建房屋时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后来便演变成了鸡脚(谐音)庙。鸡脚庙位于红安村,依山而建又毗邻水库,寺庙风景宜人,清风袅袅,胜似仙境。

三台县鲁班镇

鸡脚庙(鲁班镇政府提供)

新寨村印盒山铁脚寨,是清朝时三台、中江两县为应对"白莲教"起义建的石筑军事寨堡。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当地的总寨领与寨长唐超然、唐训甲等修筑。凡到寨中居住的老百姓必须自带兵器,自搭窝棚,没钱的人可以相互借贷;遗留下来的碑上还公布了严格的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寨规。


鲁班镇走出了许多近代名人,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据文献记载,卢仲琳(1879.3.9~1966.2.20),字伯琅,鲁班镇人。毕业于云南高等学堂、安南(越南)巴维学校(法国人办),早年随孙中山先生去南洋新加坡等地,参加兴中会、同盟会,以办报、教书为业。后随孙中山在越南华侨中组织革命活动,策动粤、桂、滇三省反清起义,将兴中会改为同盟会,卢为同盟会会员。先后参加过黄花岗及辛亥革命等役。民国2年(1913年)回家,接县上通知到南充参选,被选为国会参议员,随即进京(北平)参加议会。民国4年,因反对袁世凯称帝在天津被捕入狱2年余,袁死被释。民国6年,卢仲琳"乃随国父(孙中山),南下护法",被推选为大元帅府参议。民国7年1月,卢仲琳的父母"七秩双寿",孙中山现场书写"寿"幅,署名孙文,盖有印鉴,条幅高5尺,宽1尺3寸,红色榜纸(朝廷金榜用纸),当今被绵阳收藏家获存。民国8年,卢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后因拒绝曹琨贿选,避居上海。孙中山逝后,返川闲居。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卢仲琳被委职为立法委员,抗战时期随立法院迁至重庆。民国35年返南京,被选为国民政府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人大立法院改选时,因病退职在家。解放后,1953年被任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6年病逝,享年88岁,葬于南京黄金山公墓。

赖心辉(1884~1942)字德祥,鲁班乡人(出生地上塘村赖家湾今属幸福乡)。幼入私塾,后入中江名儒曹伯和门下学习。清宣统元年(1909年)入云南讲武学堂。清宣统3年春毕业,入第十九镇见习,加入同盟会。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于11月参加攻打云南总督署之役。次年春,任四川陆军第二师炮兵排长、连长,4月任营长。民国5年1月,随川军第二师在纳溪起义,后任炮兵团长。民国6年,"刘罗省门之战"在成都爆发。大军阀罗佩金拥滇黔军依仗皇城拒守。川军刘存厚组织敢死队强攻,死伤数百仍无法得手。赖心辉将40门大炮安设于南较场城墙上,瞄准其要害猛轰。第一炮击中皇城大门;第二炮击中军火库,引发弹药连锁爆炸;第三炮击中粮库,引发大火,守敌蓄粮全数烧毁,军心顿时涣散。守将戴戡走投无路,只好交出督军、省长和会办三顶纱帽与刘存厚讲和。此次激战,赖心辉三炮定乾坤,一举赢得"赖大炮"的雅号。民国7年1月,北京政府授予赖心辉陆军少将军衔,后任炮兵旅旅长;7月任陆军第四十旅旅长。民国9年8月,委为川北边防军总司令。民国10年任川军第四师师长。民国11年7月,任川军副总指挥,率军助熊克武进攻刘湘、杨森第二军;8月,第二军溃败后,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民国12年6月,孙中山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任命赖为四川讨贼军总指挥,失败后依附刘湘。民国13年2月,通电拥护北京政府;4月,北京政府任命赖为四川陆军第一师师长,兼四川边防军总指挥;9月授正威将军。民国13年2月,任善后会议议员,兼任四川省省长;9月,兼任陆军第二十二师师长;10月加陆军上将衔;同月吴佩孚再起,称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任命赖心辉为川军第二路军总司令。民国15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四川各军依附中央,11月被委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军长;同月兼川康绥抚委员会委员;民国16年1月,任四川省临时政府主席;5月,武汉政府令免第二十二军军长职;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民国17年2月,军事委员会改组,连任委员;3月,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副总指挥;5月,兼任第六路军前敌总指挥;11月,兼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12月,与杨森等联合进攻刘湘,失败后退至合江、赤水之间。民国18年初,再退至贵州边境。民国19年6月,国民政府委为新编第十一师师长;8月,在宜昌被刘湘部扣留,所部新编第十一师开赴江西永丰改编。民国21年12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后移居上海租界。民国22年冬回成都。民国25年1936年1月,国民政府授为陆军中将。赖心辉为人幽默风趣,能文善对。军中通电、军令,常常口拟面授,而妙语如珠。民国14年5月,赖心辉在内江火线所发求援通电"衮衮诸公,般般大才,推我上去,个都不来,我若垮了,你怎下台?"尤为当时风传,称可与陕西"靖国军"司令郭坚的"陈贼打我,你贱不管,我贼若亡,你贱不远",有异曲同工之妙。时人曾以"流(刘)水为灾因雨久(禹九),赖人成事总心灰(辉)"一联谐音对,嘲讽以刘成勋(字禹九)、赖心辉为代表的四川军阀之拥兵自重,徒劳征伐,赖心辉乃于临终自挽一联作答,联云:"百战徒劳,愧对乡国;一事无成,负罪人民。"虽自我贬损太甚,却也不无自知之明。民国31年5月4日,赖心辉病逝于成都,时年58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