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王莽?

停在站台里的猫

王莽兄,字巨君,一个道德上的完人,政治上的理想主义者,痴迷儒学和古制的“新圣人”,复古而新潮的改革者。

王莽兄的一生堪称传奇的一生,丰富多彩而妙趣横生,如果能有人将其一生拍成一部电视剧,绝对惊曝你的眼球,亮瞎你的合钛金双眼,其剧情是任何一个编剧也无法写出的。


此兄前期基本处于蛰伏阶段,不显山露水,明明是个官二代,既不花风花雪月,也不声色犬马、堕落腐败,而是出淤泥而不染,当一朵纯净的白莲花。



经过前期的舆论造势和慢慢培植势力,王莽兄很快就成就了自己人生生涯的第一个巅峰,24岁就进入中央做官。同年被任命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


年纪轻轻就如此大的成就并没有让这个有出息的年轻人就此志得意满,止步不前,而是更加兢兢业业,礼贤下士,很快,就位列九卿之一荣升卫尉,相当于京城总警备司令,其后更进一步,年仅38岁就成为大司马,执政后克已不倦,招聘贤良,大作慈善事业,民心和舆论都站在他这一边。虽然中途经历波折,短暂下野,但很快大家又将他抬了出来,这次,他成为安汉公,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最后,王莽兄更进一步,终于登上了人生的最高峰,立“”朝,当上君。至此,自无任何顾忌,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改革大业:


1、土地国有,禁止私人买卖,将土地重新洗牌,没田地的也可得到田地,按需分配。不管富豪巨室还是普通百姓,都要无条件交出手中土地,实现平均分配


2、实行国家专卖国企政策,酒、盐、铁等收归国有;


3、实行计划经济,控制物价,打击囤积居奇;


4、建立

贷款体系,经商者可向国家贷款,收取10%利息,祭祀或丧事可实现无息贷款;


5、进行税收和币制改革,其制度甚至沿用和影响至今;


6、鼓励科技发明创造,典型的代表是发明的游标卡尺与1700年后的基本相同


还有堪值得玩味的一点是,王莽兄还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十分痛恨匈奴和高句丽,将其改名为降奴服于下句丽


其理念之先进和超越时代发展让人匪夷所思,在封建社会刚刚兴起的土壤中竟然诞生了这么多我们今天看来如此熟悉的政策和举措,实在称得上叹为观止。


我们都知道,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才是思想诞生的土壤和基础,其理念从何而来,又是何动机让其实行改革?后人真的难以了解,如果他是一个臆想狂或疯子,或许不难理解,可我们的巨君兄从里到外都是一个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新圣人,不禁让人捉摸不透。


众所周知,这个疯狂的举动触动了上层阶级的奶酪,莽兄失去了各大财团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遇上了一个更可怕的对手“位面兄”刘秀哥,秀哥甚至不用自己动手,老天爷就帮忙收拾了我们可怜的王莽。


以至于大难临头,王莽兄还对天祈祷,仰天长叹:“老天爷,你既然将天命交给我王莽,为何不助我消灭各路叛臣,如果是王莽的错,请降下雷霆来劈杀了我!”


最终,老天也没再给王莽面子,城破人亡,刘秀取而代之,立东汉,史称光武帝。


可以说,王莽改革就是一次超前的改革,虽然他有的政治举措沿袭和恢复了周礼,但更多超前的思维和政策古时并不存在,在王莽改制之前也没有明文记载下来,所以可以肯定就是其首创。

最后一句话总结:王莽,一个神奇的人走完了他神奇的一生。


八零印記

首先应该肯定王莽有进行改革的思想是特别难得的,因为西汉后期的皇帝大多放任社会问题而不进行改革,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王莽能够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就这一点就比西汉后期的皇帝强。然而王莽的改革大多以失败告终,虽然想法是好的,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但是有些改革手段不切实际,有些实施起来出了问题,有些则本身就有问题,所以王莽的改革大多数失败了。下面这张图比较明确地说明了王莽改制的各个方面:


西汉末年,国库空虚,百姓贫困。然而财富却聚集在富人和贵族的手中,他们兼并土地,畜养奴仆。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所以王莽把土地收归国有,施行西周时期的井田制,禁止土地和奴婢的买卖。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一政策看上去有效的解决了问题。然而土地私有制已经实行了几百年了,突然要恢复国有,哪有人答应?这一政策就是貌似先进,但是实际上无法实施的一个闹剧。在引起了几次叛乱和朝臣的一致反对下,这一先进的改革颁布了三年就废除了。

在经济方面,为了打击民间高利贷的问题,王莽专门设置了官方的贷款机构。民众如果是因为丧事或者祭祀需要借款,那只要按期还款,不需要利息。如果想要贷款做生意,那么需要缴纳每年不超过10%的利息。另一方面,为了公平市场,王莽设立了五均官,对商品进行官方定价,打击不法商人操控市场。王莽还把盐铁酒收归国家,对不同商品征收不同税。这些改革制度的目的都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官商勾结,这些制度反而成了他们发财和盘剥平民的工具。


如果说前面说的两个改革有它先进和可取的地方,那么货币改革则本身就是失败的。王莽还没有做皇帝时就进行了第一次货币改革,发行了两种刀币和一种大面值铜钱。这次改革的目的主要是把富人和贵族手中的黄金和铜收归国有。王莽发行的“一刀平五千”顾名思意就是这一钱值五千个五铢钱,你可以用一斤黄金来换两个“一刀平五千”。规定列侯以下不准私自携带黄金,王莽用两个小刀就换富人一斤黄金。


和“一刀平五千”一起发行的还有“契刀五百”和“大泉五十”,面值五百和五十。如果说这次改革是针对富人和汉朝的旧贵族,那么第二次改革则是贫富通吃。第二次改革废除了前面的两把刀,因为“刘”字的繁体包含“金刀”,这时王莽已经称皇帝,不想再用刀币了。王莽发行了“小泉直一”,把它和之前的“大泉五十”一起使用,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废除汉朝“五铢钱”。五铢钱顾名思义重五铢,而王莽的新钱“小泉直一”重一铢。王莽用一比五的比例从民间收集铜,这买卖可能不如之前两个刀换一斤黄金,但是这次是大杀四方,走的是量。


再后来王莽觉得只有面值一块和五十块的钱不好使,于是增加发布了六类共二十八种货币。就算现代的经济水平也用不着二十八种货币吧,出去买东西给老板一个钱,老板是不是要先查一下这个钱面值多少?不,其实面值大多写在上面的。这么多的货币,而且又经常变花样,能不出问题吗?一年以后,这二十八种钱就因为难用又一次成为历史,最后一次货币改革跟以前为了掠夺民间财富相比,这次主要为了平息民间的怨气。这次王莽发布了比较耐用的“货布”和“货泉”,面值为一和二十五。


王莽的改制造成了种种社会问题,再加上他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不断地用兵,民间百姓无法生活纷纷做起盗贼。起初这些平民只为了吃饭抢劫财物,并不敢进攻官吏和官府。后来他们逐渐开始进攻官吏,以推翻王莽的统治为目的,起义军最终攻入长安杀死了王莽。


麦地传奇

我认为,王莽,是一个道德上的完人,政治上的理想主义者,痴迷儒学和古制的“新圣人”,复古而新潮的改革者。

他到底是改革家还是野心家,是伪君子还是糊涂虫?

称帝之前的王莽低调而谦恭,尽管他们家可能是皇室之外最显贵的一族。没错,王莽的姑妈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

然而,王莽却完全没有皇亲国戚的飞扬跋扈,纨绔子弟的声色犬马、豪门大族的仗势欺人。他是一介书生,一个知识分子,甚至一个学问家。他的许多时光是在读书中度过的,学问好得连政敌们都不否认。

与精神世界的极度充实相反,王莽的物资生活极其俭朴。他在王家子弟中鹤立鸡群地安贫乐道,他的妻子甚至因为着装过于寒酸,而被来访的客人误以为是女佣。

节俭的王莽对老母和寡嫂极尽孝道,对朋友和宾客慷慨大方。皇帝的赏赐都被他分给部下,兄长的遗孤则送去上学,而且在恭恭敬敬拜访这个孩子的老师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每个同学一份礼物。他甚至因为某人没有儿子,而为这位朋友物色了一个据说宜男的女孩。

结果,自然是“宗族称孝,师友归仁”。

还有一件事也让他获得了广泛好评。他的二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家奴,王莽非但没有包庇,反倒责令其自杀,为这个冤死的奴隶偿命。这在当时的王朝时代,实属不易。

这样的王莽,堪称谦谦君子,道德楷模。

当然,所有这些褒赞都是在他称帝之前。或者更准确地说,都是在他失败之前。

晚清大臣黄恩彤有言:“自古奸雄篡国,皆用诡谲,而王莽篡汉,独用儒术。”此话不假,虽说历代的儒家君子们极不情愿和王莽扯上关系,但钩稽史实,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西汉末年,儒家曾经过了一把狂欢的瘾,而主持这场盛世大祭司的,正是王莽。

王莽称帝之后,改革全面展开。他愤怒声讨过去几十年的不公平,下令大地主将超过法定数量的田产分给农民,禁止土地和奴婢的买卖,稳定物价并提供低息贷款,削减官员的薪水,降低王侯的规格,实行盐、铁、酒类和铸铜的国营。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减少了宫廷的开支。

可问题是:勤读六经,如何令王莽和新朝万劫不复?他的改革是否超前,与当时的社会脱节?

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首推土地严重兼并,亦即贵族、官僚、地方豪强通过合法和非法手段,大量霸占田地。二是惨绝人寰的奴隶制度,发展到与牛马同栏,猪狗不如。致使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朝中大臣纷纷提出“复古,循圣制”“法先王,行王道”的政治改革要求,宗庙、祭祀、官制等,统统要求改回周代的古制。

为什么?因为古制代表的大同世界确实好,那时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多么光明、平等、和谐、充满温情的社会图景啊!

王莽在朝中诸大臣的怂恿之下,加之自己年少时命途多舛,骨子里也自诩为儒家的代言人,于是在践位称帝之后,推行了一场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宏大改革。

不过,我要问,这种施行王道仁政的美好时代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吗?其存在方式果真像儒家描述的那样吗?完全凭一套没有经过充分验证的理论,去重现一个臆想中的黄金时代,靠谱吗?

兹试举几例:

货币改革:

政区划分和职官改革:

王莽按照《尧典》,把天下重新划分为十二州,而且改官名,封郡县,致使政区划分极不稳定,地图和户籍无法制作,最终尊敬影响到了诸侯和各级官吏的生活,于是纷纷谋取非法利益,甚至贪污受贿。

礼仪工程:

天地人三才,王莽一个也没放过。改了地名,还改日历,甚至剥夺少数民族最高领导们的爵位,搞得这些首领们都极度郁闷,纷纷起来造反。

公元二十三年,更始军逼近关中,九月长安暴乱,十月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王莽的改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引发了社会动荡,国家覆亡,他自己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为什么呢?

首先,王莽的改革根本就不切实际。

因为当时豪强兼并、贫富分化的社会局面,早已导致了以权谋私、人心不古的社会风气弥漫其间。试想,完全痴迷于一套主观臆想的理论和满腔热情,能恢复昔日的荣光吗?

班固就说,王莽以为只要确立制度,天下自然太平,因此一门心思制礼作乐,坐而论道,议而不决,置民生、诉讼、吏治等当务之急于不顾,焉能不败?

其次,王莽的某些改革只改形式,未改内容。

实际上他的某些改革,与其说是改制,不如说是改名。比方说,把两位财政部长的官名改成神话人物的名字,负责朝廷财政的大司农叫羲和,负责宫廷财政的少府叫共工。这简直就是视政治如同儿戏。

看来,王莽根本就没有真正读懂孔子,也不知道什么叫正名。他书生气十足地认为只要改个名字,所有事情都会发生根本变化,他的理想也就能够实现。

事实证明,王莽错了。

实际上,制度固然重要,却不是最重要的,也非决定性的,更重要的是人与制度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这种制度是否符合国情和民意,二是这种制度是否符合文化传统,三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否能够与之融为一体。合则成,不合则败。

读者朋友,你觉得呢?

(欢迎留言!)


南宫寂岚开坛品历史

关于王莽,总的来说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穿越者,认为他的为政举措是穿越到了现在,提前了两千年。我对此持坚决的反对意见,王莽就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他是在将社会倒退,而不是穿越到了现在!

年轻有为的大儒

王莽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可以说王莽一家就是沾了王皇后这个人的光。与其他王氏家族成员不一样,王莽从小是个勤奋好学的青年,而且恭谨的侍奉长辈,有着很好的德行和名声。成帝时他被封为新都侯。

这个时候王莽是众人敬仰的人,他也是儒学思想的继承者,全国各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

当上皇帝后的施政

王莽篡汉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此时他像是换了一个人,完全没有了年轻时的英明。

首先他改变了土地制度,从归“井田制”。想以此限制个人土地占有量,但这样就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

他控制工商业,将其国有化,如此一来限制了经济的自由发展,使得大量手工业者失业,增加了人民生活负担。

最让人头疼的是他经常改变官制和地方行政区划。此时官员名称完全按照《周礼》所记载的来命名,行政区划也是朝令夕改。有些地方刚得到命令改了名称,还没来得及改新的命令又来了,要求再改其他的名称。这样地方官员都不知道自己所管辖的地区该叫什么名称。

一切以《周礼》做依据,社会不但停滞反而倒退

王莽的改制,是历史的倒退,不是穿越!是将封建社会倒退到了奴隶社会。

在西汉末年,我国已经步入到了成熟的封建社会,工商业发展很繁荣,各地的行政区划也已经比较固定了。而王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向往以礼治国的周代。因此他将官名全改成了周代的,土地制度也改回了“井田制”。

他的这些举措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井田制”让土地大量土地荒废而没有耕地的农民却大有人在。货币的改革也不利于老百姓的生活,他将货币又从新换成刀币等样式,还有六种,二十八个品级,任意造币,通货膨胀严重。

总的来说,王莽好大喜功,本身并无治国能力,只是借由汉室的衰弱篡汉成功,当赤眉、绿林起义时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整天去祭祀。他的改革也不是穿越,而是复古,是历史的倒退!是将封建社会往奴隶社会上带。


听涛轩书法

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史称“王莽改制”。尽管“王莽改制”的很多内容看起来现已逾越了王莽所在年代,这也是王莽也被今天有些人称为“穿越者”的原因。但“王莽改制”终究却是以全面失利而告终。

一,与社会经济基础不符

王莽所实施的“改制”有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泥古不化”、忽视实情。比方王莽为了处理土地吞并问题,企图恢复先秦时期所谓土地国有的“王田制”。但其时私人具有土地的地主和小农占社会绝大多数,在这种社会经济基础上推广“王田制”当然会遭到失利。

二,改革面太广

王莽在挂号后不到几年的时间里,一起开展了针对土地吞并、私有奴婢、商业私人独占等等诸多问题的大规模改制。结果王莽在哪个改制范畴都不能全力投入,捉襟见肘,还制作了很多的对立者。相比较而言,后来汉光武帝首要只针对奴婢问题进行变革,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方法不对

“王莽改制”尽管看到其时的问题,但却没有找到正确的处理办法。比方王莽为了处理奴婢问题,命令制止“买卖奴婢”,但却不是给奴婢以自由民的身份。相比较而言,后来汉光武帝则是直接给奴婢以自由民的身份,才真实处理了奴婢问题。

四,用人不当

任何变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掌管推广的官员,而“王莽改制”很大程度上就是用人不当。比方本意是要按捺打击豪强巨贾的。但是王莽却用了一批巨贾大贾来推广,结果反而加强了豪强巨贾的独占位置。

五,意志不坚定

王莽就是个不行坚决的人。比方“王田制”在推广的时分遭到了极大的反对,这本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可王莽后来却在困难面前服了软,取消了“王田制”。

六,一意孤行

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犯过错,关键是要及时改正,可王莽就不明白这个道理。比方说王莽由于给周边少数民族领袖改名字而引发了边关大乱。但是王莽宁可让全国刀兵四起,也不愿改动自己的过错。结果导致绿林、赤眉由此兴起,终究演变为王莽的掘墓人。


纵横史海五千年

王莽进行的是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改革是在制度上轻描淡写,极其具有现代的眼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思想,他很像是一个无私的,为劳苦大众谋福利,减少贫富差距的社会主义者。

王莽其人

王莽改革举措:

更天下田曰王田,然后均分田地,私人不可买卖。是不是和我国的土地改革异曲同工

重视人权,改奴婢为"私属",禁止私人奴隶买卖。

实行"五均六管"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山泽等。

改革币制增加政府税收。降低货币成色,使国家获得更多的黄金,而且越是面额高的货币,货币成色越低,用来减少这个政策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

改革中央机构,军权政权分开,相互制衡,加强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

改革少数民族名称、首领称号。

计划经济,稳定市场物价,酒、盐、铁国家专营,依靠国家手段,稳定粮、布市场稳定。王莽实行政府控制物价,禁止商人囤货炒作,商人货物低于政府定价随意买卖,有点像今天的物价局。供大于需时政府按本钱买,需大于供时候政府再以平常物价卖出,消除贫富差距。物价高于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五谷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

小微企业改革。对渔民、猎人、商人、工匠等征税。税收根据收入征收而不是按资本征收。王莽对于手工业者或者牵扯到买卖的商业活动收取所得税,用于平息物价和贷款支出。

改革政府官员工资制度,欠收时减少官俸。

做到天子犯法与平民同罪,清明吏治,对官员严厉,迫使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侄子因为犯法而自杀。

重视科技的发展,王莽当时实验很多被儒家成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并且还亲手解剖人体,破除封建迷信,以人为本,当时有人发明飞行器,王莽还接见那人并给钱资助,说明这名穿越者直到科技对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他还发明过游标卡尺这种精密仪器。

信贷制度。经营生意的农民或商人可以向国家贷款,国家收取利润的十分之一,进行祭祀或者丧事的,国家可以无息贷款。

改革住房制度,王莽还曾实行廉租房政策,长安城中投资建设5个里共200个廉租房住宅小区,供贫民居住。

亲和的外交,王莽也算是成功的,成功处理了云南的反抗。面对匈奴的好战行为,在12个地方征召30万人,避免在一个地方征召,减少对边境人口的破坏,通过宣扬中国军力,避免两国战争。将领土扩大到青海。特别之处,王莽嫉妒仇视匈奴和高句丽,仇视匈奴就不说了匈奴当时年年和汉朝掐架,但是仇视高句丽就有点说不清了,当时高句丽鸟不拉屎穷地方一个,王莽竟然把高句丽名字改成下句丽,这和现在的愤青何其相似,讨厌韩流。更改战败的少数民族首领称谓,降王为侯。

王莽获取民心:

王莽为了继续获取民心,先是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

最后,王莽的改革最终失败了。王莽改革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他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孤独的,没人能懂他。

壮哉王莽!


天有道人无道932

王莽的改革措施在此我就不一一详述了,具体政策在现在看来确实超越了当时的制度,想法是好的,但太不切实际,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王莽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不会有人支持他的改革,没有可能性的改革无疑是失败的,种种迹象表明他对面临的反对浪潮准备的并不充分也缺乏对改革的基本认知。历史上这种层面的改革无不是在破而后立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土地收归国有一项就损害了大多数的既得利益群体,改变土地大规模兼并局面的条件和土壤并不存在,违背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客观规律,势必会受到保守势力的反扑。与其扮猪吃老虎的本事相比,他的改革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天真而可笑,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定位从来不是一个改革家。


王莽继位定国号为“新”,可他改制的确是旧政,无非是新瓶装上旧酒,我们都可以在井田制、原始货币中找到痕迹。他是上古理想社会的拥趸,所谓的改革只是盲目的崇古,把原有的官员名称简单的冠以春夏秋冬,却不解决深层次的制度臃肿和矛盾,只能流于形式。现在我们看他简直就是个布雷高手,自己布好了自己踩,最后把自己炸的粉身碎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