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水浒打仗为何主将单挑后,小兵再上,历史是否这样?

我们在读水浒三国小说的时候,包括看电视剧的时候,都会看到每次对决的时候都是主将先单挑,赢得那一方领兵冲杀过去,就会打败敌军。但是伴随着大家的疑惑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正面战场对决的话,不是看兵力如何嘛?就算主将再猛,一堆人上也招架不住吧?那么小说里为什么会这样写呢?

三国水浒打仗为何主将单挑后,小兵再上,历史是否这样?

三国演义和水浒为了让读者看起来通俗易懂,加入了很多单挑情节,这样看起来过瘾一些。就跟很多网民沉迷斗破苍穹不能自拔一样。讲排兵布阵也主要是讲计策,而避免写大规模正面作战。

历史上很少出现单挑。后汉三国史中出现的几次应当算作阵斩(典型的就是关羽杀颜良),就是在混战中双方大将碰面,一方大将将另一方大将杀死。真正在阵前叫出来单挑的极少(吕布刺伤郭汜可能算一个?但不见于正史),因为兵者诡道,对方来个“那人就是xxx”就够你变筛子的了。

冷兵器时代大兵团作战,主将指挥作战一般是坐镇中军,这样也会安全许多,像曹操诸葛亮一样。

三国水浒打仗为何主将单挑后,小兵再上,历史是否这样?

这是小说里的描写,不仅三国,水浒中也是同样的。两个阵营中的大将单打独斗,余下士卒擂鼓呐喊。一方大将被杀败,胜的一方的士卒此时如梦初醒,掩杀过去;而大将战败的一方也依照江湖规矩,丢盔弃甲往后败。当然,现实历史上,主将被杀或被擒,这支队伍一般都会丢盔弃甲败下阵去,只不过,主将的安危是两军作战时最需要周密考虑的一点,所以很难做到在一场战役中,先斩了主将,然后杀败敌军这类事情。

小说的最大目的是要让读者看着有趣,刺激。两位武艺高强的大将军在万人阵前见招拆招,斗个旗鼓相当,几百回合不分上下,这画面不比两军混战,人人肉搏强么。《天龙八部》中群雄大战的一场,也是对乔峰、慕容复、虚竹、丁春秋等武林高手的打斗描述;因为这样好看。绝不会写到少林僧众与星宿海群丑互殴的画面。一样的道理。

三国水浒打仗为何主将单挑后,小兵再上,历史是否这样?

因为这样的战斗能突出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为老少咸宜,喜爱,所以在小说家里这种战斗就成为了主流战斗。所以才会这样,主要还是为了戏剧性,所以真实情况肯定不会这样,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