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被近十所院校同行认可,西农这位教授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课堂如战场,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早早来到教室,只为占据听课的“有利地形”。 两小时的课程,100余个座位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他边讲边写板书,不时提问与学生互动。教室里,没有窃窃私语,没有低头玩手机,只有聚精会神的听他讲课的学生。

成果被近十所院校同行认可,西农这位教授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

他叫陈鹏,陕西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作为生命学院的一员,他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长,见证了学院从基础课部到基础科学系再到生命学院发展壮大的历程。特别是对生物技术专业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陈鹏更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投入教学改革,作为老师他责无旁贷

农学系本科,生物化学硕士,植物病理学博士,“70后”的陈鹏在挚爱的母校已经度过了27载春秋。从1998年留校到现在任教的20年里,陈鹏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坚持点滴积累。办公室与实验室“合二为一”的格局也从2000年开始就保持了下来,尽管中途换过几次办公室,但实验台、离心机、PCR仪、冰柜、冰箱等实验仪器,早已成为陈鹏办公室的标配。

日常的工作中,只要有实验的新发现、科研工作的新进展乃至有关教学改革的新思考,对教学有帮助的东西,他都认真记录,在恰当的时机及时传授给学生。 2008年从澳大利亚植物功能基因组中心访学归来至今,陈鹏的实验记录就有9本,黑色大16开记录本摞起来近20公分厚,按时间一条一条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悟。除了出差,他几乎每天都要补充相关内容。

成果被近十所院校同行认可,西农这位教授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

知识重现重演,学生学习以学为中心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毕业生文征宇这样说到,“质粒提取实验过程中,陈老师会让我们思考每个步骤及每个溶液的作用,理解实验流程的技术逻辑。分析不同异常情况造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除技术要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直以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科研思维能力,在课程实验设计中,陈鹏充分利用学校本科教学条件不断提升的良好机遇,探索生物技术综合设计性实验并用于实践。在实验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只为学生提供基本实验材料和方法,并不预设任何细化的操作流程,学生在熟悉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方案并小组论证。自主连续设计实验流程的挑战,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思维的巨大兴趣,让实践教学的“知识重现”为“知识重演”,构建“学为中心,学思结合”的教学氛围,解决了学生仅靠“照方抓药”就可以完成全部实验的顽疾。

成果被近十所院校同行认可,西农这位教授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

教学与时俱进,执着坚守对学生负责

陈鹏说,“生物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学要适应新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正因如此,陈鹏在教学改革上执着坚守了十几年。陈鹏时刻关注课程改革,常与青年教师交流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耐心指导。

带着这份执着陈鹏先后负责教育部“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教改项目,主笔完成教育部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申请以及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制订和实施。他教学改革的特色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多次应邀在国内的教学研讨会上交流,有近十所院校的同行索要综合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内容和实验材料。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刘国琴教授评价:“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难能可贵的持续改革的体系,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在多年积累、反复实践的基础上,陈鹏及时吸收学科前沿和动态,将自己最新的科研进展及已有的课程体系认真总结凝练,把相关教学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和教材反哺教学,先后主编完成《现代蛋白质实验技术》,副主编完成《酶工程》等教材。新近完成的“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将于2018年6月出版。

成果被近十所院校同行认可,西农这位教授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这是陈鹏工作责任心的体现,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有老师责任心的体现。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坚持,看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们的决心和担当。他们和陈鹏一样,为教学花尽心思,为教育奉献者青春,只为给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

注:部分图源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和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