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當老師開電源工廠 十年風雨搞研究終成功

何思模出生在安徽省宿松縣,父母都是世代務農的農民。為了追求夢想,十六歲時何思模離鄉入伍。年少的磨礪以及軍旅的經歷讓何思模變得堅毅和豁達,這為他以後創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離開部隊後,何思模成為一名中學老師,生活過得很平靜。

但僅僅教了一年書,不安於現狀的何思模就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辭去了穩定的工作,踏上了艱苦創業的道路。1989年24歲的何思模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拿著從銀行借來的3000元承包了一家國營企業,創立了易事特,準備大幹一場。然而這間創辦之初只有12名工人。

他不当老师开电源工厂 十年风雨搞研究终成功

那是1990年,何思模去雲南出差,身上只帶了500塊錢。當時,雲南省公安廳的一位官員對他的經歷深為感動,答應試用其產品,併成為何學模的第一個客戶。這筆業務做成後,何思模得到820元現金,這也成為公司繼續運轉的"救命錢"。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何思模看到國外進口產品要比國內的貴了20倍,而國內產品根本沒有競爭力,為此國家每年要支付大量外匯。

他不当老师开电源工厂 十年风雨搞研究终成功

借腦給易事特帶來的不僅是高新技術的產品,合作的過程也讓易事特逐漸充實了自己的研發力量。與此同時,公司高薪聘請國有企業的高級工程師,培養自己的研究隊伍。到1993年,易事特才擁有了企業裡第一名專職的技術人員,從此,公司開始了從製作工廠向研發型企業的轉變。

1997年開始,為了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何思模不惜投入巨資建立了研發中心,並與多家國際知名公司進行技術交流,最終自主研發生產出領先國內電源行業的"EAST"牌UPS電源和鉛酸免維護蓄電池產品,實現了產品技術及品質的再次飛躍,為創建大型電源基地打下了堅實基礎。2000年,為了擴大產品銷售,何思模在東莞市塘廈鎮投資設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數年後,他又將公司總部遷到環境優美的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易事特工業園,公司也真正迎來大發展時期。

他不当老师开电源工厂 十年风雨搞研究终成功

在他的帶領下,易事特特別重視創新,嚴格管理和研發投入。由於物美價廉,產品特別受市場歡迎。也許是人生路上的磨練,部隊的薰陶,如今的何思模顯得特別豁達。

拿出了自己八成股權作為公司的百年發展基金,另兩成則作為管理層激勵資金。他計劃三年內完成公司上市,五到十年內使公司躋身全球電源解決方案供應商前三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