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這樣理財 3年即可滾出百萬

許多人認為投資很冒險,不是完全拒絕推銷就是對受過理財訓練的專家言聽計從,或是推拖“收入不夠”,遲遲未踏出第一步。其實,即便是理財初級班,你也可以從以下幾個要訣著手:


普通人這樣理財 3年即可滾出百萬

要訣一、從生活細節中聰明省

要在出社會2年內連滾帶利賺到100萬元,首要條件就是拉高每月投資金額。既然月薪不多,就從生活中找出不必要花費,比如說,跨行提款手續費。

吳昆倫會選擇分行數最多銀行開戶,理由是“到哪提款都不會被扣手續費”;繳保險他也會選擇最省錢的“年繳”方式,若利用金融機構扣款,還可以有1%~3%的議價空間。這些都不需要多花時間,卻是財富積沙成塔的關鍵。

挑選理財專員也有訣竅,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協理阮麗璇建議可以靠長輩增加對銀行的議價能力,如果父母親是銀行VIP理財客戶,在同家銀行以“關係戶”身分開戶,不只得到資深理專的諮詢機會,也可能在手續費上有優惠。

普通人這樣理財 3年即可滾出百萬

要訣二、不瞭解,不亂投資

開始投資,還要注意別走偏方向,才不會糟蹋血汗錢。

美國著名財金作家菲爾‧湯恩在書中曾提出投資的“10/10法則”,意思是“除非我願意擁有該企業10年,否則我連10分鐘都不想擁有”。

湯恩想提醒讀者的是,真正瞭解投資標的,以長期投資角度思考,才能精選出最賺錢的企業。要實踐這點,其實對產業有研究的人最為困難。

7年多前甫出社會時,益華科技業務經理曾志光就以第1筆薪水投入股市。他當時是科技工程師,有時押對寶,但也踩了不少地雷。業內消息真假參半,捕風捉影的結果,固然嘗過幾次手上股票大漲100%的甜頭,幾次失利卻讓他紙上富貴轉眼成空,某些資產一度縮水到剩下40%。

“行內風聲”成為他的投資盲點,“很多表現好的股票是別人推薦的,擺著也不安心。常常漲了一小波就跑,跌的不回檔又不甘心。”對投資標的一知半解,缺乏信心的結果,總是賣掉表現好的股票,長抱差勁的股票。 單靠行業內的專業判斷情勢,有時也會掛萬漏一。他曾看好DVD產業買進股票,卻忽略DVD產業進入門檻低,遭逢中國、印度削價競爭以及專利權爭議,股價不如預期,投資鍛羽而歸。

直到這幾年,他學會拒絕「高風險、高報酬」的誘惑,將叄分之一資產放在獲利穩定的連動債,就算要買股票,研究透徹之前絕不出手,投資獲利便開始增加。

普通人這樣理財 3年即可滾出百萬

要訣三、適時分散風險

分散風險是門大學問,代表你必須拒絕高報酬的誘惑,穩紮穩打投資。事實上,對於非專業投資人來說,這的確是比較容易賺到錢的方法,吳昆倫分析的幾個數字,正好與之互相印證。

他以3個月為1期統計過去25年全球股票市場,每期平均投資報酬率達2.5%,但扣除績效表現最好的20期,報酬率只剩1.6%。

反差越大,代表市場賺錢時間點越集中,若非高手,每日追逐市場無異與機會之神對賭,輸的機率往往比嬴面來得大。“一般人還是著眼長期投資吧,”吳昆倫有感而發,薪水不多就不要做賠本生意,與其在投機市場貼身肉搏,不如看準長期趨勢累積複利比較實在。

普通人這樣理財 3年即可滾出百萬

想賺錢,要做90%的人不會做的事

投資學裡有個著名的“90/10法則”:10%的人掌管了90%的財富,因為這10%的人,會做另外90%的人不會做的事情。 “90/10法則”原則可以說明多數報章雜誌報的“明牌”往往不靈光的原因:當這些訊息大量透過媒體被髮送,傳於90%的悠悠之口,還剩下多少價值? 試著將以上3種原則對照你的日常消費習慣,看看自己是不是10%,真的「存得到錢」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