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轎車文明”驚現大討論(上)《中國汽車四十年》

"轎車文明"驚現大討論(上)【第一支柱】

導語:1994年,鄭也夫與樊綱就轎車是否應進入家庭的爭論所引發的全民大討論,聲勢不小,驚動高層,影響決策。儘管這是有關生活方式選擇的討論,但實際上是對什麼樣的現代化形態的選擇,可以說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大討論。

撰文/李村

1990年夏天,趙軍站在校園門口,出神地看著一輛大眾桑塔納緩緩駛過身邊。那時,趙軍是湖北一所大學汽車專業一年級的學生,望著那輛遠去的小轎車,他憧憬萬分。

那時的他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轎車。如今,他家的車已經換過四五輛,從幾萬元一路升級到上百萬元,最近還在考慮換輛電動車。想到改革開放40年來汽車生活的變遷,趙軍不禁感慨萬分。

12|“轎車文明”驚現大討論(上)《中國汽車四十年》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上汽、一汽、東風、廣汽、北汽紛紛開始與國際汽車巨頭合作,先後推出真正有競爭力的車型,國產轎車於是開始閃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桑塔納、夏利橫空出世,接著標緻505國產,然後就是捷達、富康的誕生。特別是1994年"老三樣"陣營形成,有錢人開始買車,私車消費逐漸起步。但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個影響中國汽車消費未來的巨大爭論,隨後上升到意識形態的層面。

這個世紀大爭論的主題便是轎車該不該進入家庭?

這個問題即使在當下也不能做出一個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但在24年前,這卻是一個巨大的思想解放問題。

爭論背後:《光明日報》推波助瀾

回顧24年前的那場爭論,可能很多人依然無法理解,讓汽車進入家庭,這有什麼好爭論的?但在1994年,這場爭論堪比一場風暴。當年7月,我國頒佈了第一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其中提出將"鼓勵個人購買汽車,並將根據汽車工業的發展和市場結構的變化適時制定具體政策"。那一年,中國出現了"私人轎車夢"這個詞。那一年,機械部召開了"當代國際轎車工業發展與中國轎車工業發展戰略技術交流研討及展示會",簡稱"國際家庭轎車研討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時任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的鄭也夫放了"第一炮",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則隔空反駁。

12|“轎車文明”驚現大討論(上)《中國汽車四十年》

1994年8月9日,鄭也夫在《光明日報》上發表《轎車文明批判》一文,旗幟鮮明地反對"轎車進入家庭"。隨後的11月8日,《光明日報》又刊登了一篇樊綱的文章,標題為"轎車文明辨析"。這篇文章的開頭一段寫道:" 《光明日報》所載鄭也夫的《轎車文明批判》,刺激人思辨的慾望,引得我也想來討論一下'轎車文明'這個東西,以及在轎車這一現象背後更重要的與人類發展相關的種種問題。"這篇文章以經濟學角度從文明的魅力、發展的極限、人性的悖論、落後的悲哀等6個方面談轎車文明,並對鄭也夫的文章逐條辨析,筆鋒銳利。

12|“轎車文明”驚現大討論(上)《中國汽車四十年》

而就在當天早上,鄭也夫讀到樊綱駁斥他的文章後,在12個小時內完成了一篇9000字的反擊文章《消費主義批判》,最終發表在1994年11月24日的《中國市場經濟報》上面,但內容被刪掉了三分之一。

兩年後經濟科學出版社推出的《轎車大論戰》收錄了包括這3篇文章在內的31篇文章。隨後在1995年,北京電視臺分別採訪鄭也夫和樊綱,然後將兩人就同一問題的回答剪輯在一起,節目的收視率頗高,影響極大。

在這場爭論中,鄭也夫認為轎車消費熱潮是"商人賺錢的動機與人類中多數成員虛榮的性格合理導致的"。"買私車主要是為了炫耀。"他當時提出的一個概念是,人們有了自行車就已經解決了"行"的問題,何苦還要汽車,挺浪費的,這是"炫耀消費"。

12|“轎車文明”驚現大討論(上)《中國汽車四十年》

針對鄭也夫的觀點,樊綱明顯表示不同意。為此,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老漁夫在曬太陽,過來一個小夥子問老漁夫,為什麼不去打魚呢?老漁夫說,打魚乾什麼?小夥子回答,掙錢。老漁夫問,掙錢幹什麼?小夥子說,掙錢蓋房子,房子裡面有花園,有游泳池。老漁夫說,我要那個幹什麼?小夥子說,可以曬太陽。老漁夫說,我現在就在曬太陽。當然,同樣是曬太陽,但是曬太陽的"質量"不一樣。人總是要提高生活質量,要有更高的追求。

後來鄭也夫又提出汽車安全與環保的問題。對此,樊綱沒有再說話。

12|“轎車文明”驚現大討論(上)《中國汽車四十年》

這場論戰看起來以樊綱的沉默結束,但事件引發的影響至今未消。即使是24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正如知名汽車分析師賈新光所言,這個事情本身有兩面,不是一個簡單的判斷。汽車有正的外部效應,也有負的外部效應。它可以促進稅收及就業,但也能帶來安全及環保問題。這是事物的兩個方面,不能單純說這場爭論誰勝誰負。

鄭樊之爭後,國內一些學者連續發表"重磅導彈",立場截然對立,有的認為中國根本不能發展私人轎車,而有人認為中國的家庭轎車已經近在咫尺。

這場爭論影響很大,幾乎社會各方面的人士都出來發表意見,辯論的內容也涉及轎車進入家庭後帶來的方方面面的社會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