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奇妙的“洁齿”方式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刷牙洁齿,防止蛀牙口臭,牙膏种类繁多,我们会感觉有的牙膏会感觉咸咸的,还有一股中药味,这其中的配方要追溯到古代人的洁齿文化,这类问题我们也许还真没想过,古代人如何刷牙,那个时候还没有牙膏,可是,不刷牙,牙齿又很容易蛀掉。牙医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顶多拔掉,顺延怀疑“笑不露齿”的古语含义,怕不是礼貌规范,而是不能“笑出牙齿”,牙膏都没有,厚厚的一层残渣包裹着黄牙,哪有牙齿可露? 哈哈,最近,因好奇心认识并了解到古人的洁牙智慧,真可谓世界万物皆想通,历史悠久 ,贡献多呀。


古代人奇妙的“洁齿”方式

有句古语“晨嚼齿木”想必大家听说过。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 到了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清洁牙齿的“漱口水”,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说的杨柳枝,沾上茯苓药水来清理牙齿。 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或许在今天我们感觉有些恶心,使用马尾刷嘴,但在当时已经很先进了,口腔的卫生文化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蛀牙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

古代人奇妙的“洁齿”方式

其实在宋代之前有段时间很流行一种妆:“黑齿”,就是把牙齿全都染成黑色,是为美,虽然有点掩耳盗铃之势,但也不难发现那时候的古人已经注意到空腔的形象了,只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姑且就直接染黑,比黄好看,有一点恶心不过还能挺住。宋代之后洁牙的方式还有很多,如以下这几种:

1.茶

饮茶自古是养生的一种方法,据术中记载,苏轼自创造了一套浓茶固齿法,把普通的茶泡得浓浓的,在饭后用来漱口,既去了腻味,又不伤脾胃。残留在齿缝里的肉屑便会“不觉脱去”,不需要再剔牙,而“齿性便若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明代开封人宴请宾客,饭前必有茶,饭后常有汤。其实茶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饮料,还可以调解肠道,起到清新口气的作用。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则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记载: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古代人奇妙的“洁齿”方式

2.含香圆清新口气

北宋时期,《圣济总录》中都有口香剂与口香糖丸的秘方。如“含香圆”,是采用鸡舌香、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当归、桂心、木香、川弓、香附子、肉豆蔻、槟榔、白芷、青桂香、丁香、麝香共15味药研为细末,加蜜炼制成如同榛子大小的糖圆,使用方法是“常含一糖圆,咽津”,具有抗菌杀虫,生津润燥,止血消肿的作用。

古代人奇妙的“洁齿”方式

3.果蔬香料去口臭

据记载,橘子、橙子、香芹、花椒、茴香等都能起到口气清新的作用。嘉庆年间的男人,身上常拴一荷包,荷包里装满胡椒籽儿,会客之前,手先伸进荷包里,捏出一粒胡椒来,撂嘴里嗑。见人说话,一嘴的胡椒味儿,把口臭盖过去了。虽然没能达到洁净牙齿的效果,但这也是古人应急的巧妙方法,至今还有人引用。

古代人奇妙的“洁齿”方式

如今,许多人在每日清晨起床刷牙漱口,或在晚上临睡前刷一次牙。而我国历代中医著作则不仅以为睡前比晨起漱洗对护齿尤为有效,更倡导每餐必漱,医学名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就指出: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这是十分科学的。在现在,牙科对牙齿缺损者,常采用镶补的医疗措施,以恢复牙齿的功能。不知者,必以为很现代;知之者则会想起《新修本草》在这部唐代就已颁行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中,已有用白锡、银箔、水银合成银膏,以作为牙科填充物的记载。见于《新修本草》的用汞合金补牙的记载,还表明我国的牙科医疗技术,曾经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古代人奇妙的“洁齿”方式

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牙膏,不难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无非就是古人所使用的材料,但现在的牙膏并非效果显著,并且有的品牌牙膏用完之后出现牙龈过敏等不适,“繁”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法,至今还有很多老年人使用盐水漱口,可见古人简单粗暴的洁牙方式至今还在广为延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